一、辨析题

1. 助人与维持社会秩序的一致性与冲突性

一致性:助人行为可以缓解社会矛盾,增强社会凝聚力,从而有助于维持社会秩序。例如,社会工作通过解决个人和家庭问题,减少社会不稳定因素。
冲突性:有时助人行为可能挑战现有社会秩序。例如,为弱势群体争取权益可能触及既得利益者,引发冲突。此外,某些助人方式可能不符合社会规范,导致秩序维护者的干预。


2. 现代化就是西方化或者欧洲化

错误。现代化是指社会从传统向现代转变的过程,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的进步。虽然西方最早实现现代化,但现代化并非只有西方一种模式。不同国家和地区可以根据自身文化、历史条件探索多元的现代化路径,如东亚模式、中国模式等。


3. 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社会工作专业关系可能会有所不同

正确。社会工作强调文化敏感性,专业关系的建立需考虑文化差异。例如:

  • 在个人主义文化中,专业关系可能更注重平等和案主自决;

  • 在集体主义文化中,社会工作者可能更注重家庭和社区的角色,关系建立更具权威性或亲和性。


二、简答题

1. 血缘的正功能

  • 提供情感支持与社会归属感;

  • 传承文化与价值观;

  • 形成初级社会群体,促进社会化;

  • 在经济与生活上互助支持。


2. 社会化的内容

  • 生活技能社会化:学习基本生活与职业技能;

  • 价值观念社会化:内化社会规范与价值观;

  • 行为规范社会化:学习法律、道德与社会习俗;

  • 角色社会化:掌握与身份相适应的行为模式;

  • 政治社会化:形成对国家与政治的认知与态度。


3. 小组工作中促进沟通的技巧

  • 积极倾听与共情回应;

  • 提问与引导技巧(开放式问题);

  • 非语言沟通的观察与运用;

  • 建立小组沟通规则;

  • 处理冲突与促进对话;

  • 运用小组活动增进互动。


4. 社区工作的具体目标

  • 提升居民参与意识和能力;

  • 促进社区资源整合与利用;

  • 改善社区生活环境与公共服务;

  • 增强社区凝聚力与社会资本;

  • 推动社区民主与自治发展。


三、论述题

1. 家庭在生活主体和社会设置方面的作用

作为生活主体

  • 满足成员情感与心理需求;

  • 提供经济支持与生活照料;

  • 促进个体社会化与人格发展。

作为社会设置

  • 维系社会结构稳定;

  • 传承文化与社会规范;

  • 承担人口再生产功能;

  • 参与社会经济活动与消费。


2. 社会工作在疫情防控中的功能与专业优势

功能

  • 心理支持与情绪疏导;

  • 资源链接与生活援助;

  • 社区动员与公共卫生宣传;

  • 危机干预与特殊群体关怀。

专业优势

  • 以人为本,注重个体与家庭需求;

  • 具备危机干预与个案管理能力;

  • 善于整合社会资源与多系统协作;

  • 强调伦理与文化敏感性。


四、案例分析题

1. 城镇化

(1)对城镇化的认识
城镇化是指人口、经济、社会活动从农村向城镇集中的过程,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它不仅是空间变迁,还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与社会结构的转型。

(2)城镇化的特征

  • 人口向城镇集聚;

  • 产业结构非农化;

  • 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提升;

  • 生活方式现代化;

  • 社会结构复杂化与文化多元化。


2. 单亲妈妈焦虑个案

单亲妈妈在隔离,害怕自己感染病毒,女儿没人照顾很焦虑。

(1)适用的个案工作模式
危机干预模式认知行为疗法。因其处于突发疫情下的心理危机,急需稳定情绪并解决现实问题。

(2)服务步骤

  • 建立信任关系,评估其焦虑来源与支持系统;

  • 提供情绪疏导,纠正非理性认知(如“我一定被感染”);

  • 协助制定应急计划,如联系亲友、社区或临时托育资源;

  • 教导放松技巧,增强其应对能力;

  • 跟进服务,确保女儿照顾安排落实,缓解其后顾之忧。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来源于网络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