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解释
1. 定性研究
定性研究是一种通过访谈、观察、文本分析等方法,深入理解社会现象的本质、特征和内在逻辑的研究方式。它注重对研究对象的主观经验和意义建构进行解释性理解,而非追求数量化的结论。
2. 结构式访问
结构式访问是一种按照预先设计的标准化问卷或访谈提纲进行的访问方式。访问过程中的问题顺序、提问方式和记录格式都严格统一,以减少访问员的主观影响,提高数据的可比性和信度。
3. 家庭情景化原则
家庭情景化原则强调在分析和介入家庭问题时,应将问题置于具体的家庭环境、文化背景、发展阶段和互动模式中进行理解,避免脱离情境对个体或家庭问题进行简单归因。
4. 婚姻辅导
婚姻辅导是指通过专业的方法和技术,帮助夫妻双方改善沟通、解决冲突、增强情感联结,以促进婚姻关系健康发展的一种社会工作服务形式。
二、简答题
1. 资料收集阶段的过程组织和实施工作的内容
-
确定资料收集的方法(如问卷、访谈、观察等);
-
培训调查员,统一标准和程序;
-
准备工具和设备(如录音笔、问卷表等);
-
实施数据收集,确保过程的规范性和伦理合规;
-
进行过程监督和质量控制,及时处理突发问题;
-
完成数据的初步整理与归档。
2. 社会研究面对的主要困难
-
研究对象的主观性与复杂性;
-
数据获取的难度与伦理限制;
-
研究者的价值观与偏见干扰;
-
资源限制(时间、经费、人力);
-
研究结果的推广性与实效性问题。
3. 特困供养人员社会工作服务内容
-
基本生活保障与资源链接;
-
心理支持与情绪疏导;
-
社会融入与社区参与促进;
-
健康维护与医疗协助;
-
能力建设与就业援助;
-
权益维护与政策倡导。
三、论述题
1. 结合社会工作专业历史与发展,谈对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看法
社会工作起源于慈善组织运动与社区睦邻运动,逐步走向专业化、制度化。在中国,社会工作近年来快速发展,但仍面临人才数量不足、专业能力参差、职业认同不高等问题。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应:
-
完善学历教育与继续教育体系;
-
推动职业资格认证与职称制度建设;
-
加强实务能力培训与督导机制;
-
提升社会地位与薪酬保障;
-
促进跨领域合作与国际交流。
2. 针对未成年一系列保护法的出现,谈对青少年严重不良行为矫治的看法
近年来,《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不断完善,体现国家对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高度重视。
对青少年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应:
-
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
建立家庭、学校、社区、司法四位一体的干预体系;
-
引入社会工作、心理辅导等专业力量进行行为矫正与心理重建;
-
注重个别化与情景化介入,避免标签化;
-
强化预防机制,从源头上减少不良行为的发生。
四、案例分析题
1. 初中生学习效能调查抽样
初中生学习效能的问题。一个市区有200所学校,总共160000名学生,分布在8个行政区重点中学40所,一般中学160所,现在要从其中抽取1600名学生进行调查。
(1) 抽样的程序
-
明确总体与抽样单位;
-
选择抽样方法;
-
确定样本容量;
-
实施抽样;
-
评估样本代表性。
(2) 抽样方案设计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
理由:
-
总体包括重点中学与一般中学,学生学习效能可能存在差异,分层可提高样本代表性;
-
按行政区(8个)和学校类型(重点/一般)分层,每层按比例抽取;
-
共200所学校,160000人,样本量1600人,抽样比例为1%。
步骤: -
重点中学:40所 × 1% = 约抽取16所学校,每校抽10人;
-
一般中学:160所 × 1% = 约抽取16所学校,每校抽10人;
-
具体学校与学生采用随机抽样方式确定。
2. 老年人焦虑
(1) 老年人焦虑症的辨识特点
-
情绪上:持续紧张、担心、恐惧;
-
行为上:回避社交、反复确认、坐立不安;
-
生理上:心悸、失眠、消化不良、肌肉紧张;
-
认知上:注意力难集中、过度灾难化思维;
-
社会功能:日常活动减少,依赖他人。
(2) 培训大纲:老年人焦虑识别与干预培训
一、培训目标
提升参与者对老年人焦虑的识别与初步干预能力。
二、培训内容
-
老年人焦虑的常见表现与影响因素
-
焦虑与其他心理问题的区分
-
沟通技巧:如何与焦虑老人交流
-
非药物干预方法:放松训练、正念练习、活动安排
-
社区资源链接与转介机制
-
案例讨论与角色扮演
-
自我照顾与职业伦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