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解释
1. 个案研究
个案研究是一种深入、系统地研究单个个体、家庭、群体或社区的方法,通过多种资料收集手段(如访谈、观察、文献分析等),全面了解研究对象的特点、问题及其背景,旨在形成深入的理解和提出有针对性的干预策略。
2. 纵向研究
纵向研究是指在较长时期内对同一组研究对象进行多次观察或测量,以探讨其发展变化规律及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其优点在于能揭示变量的动态变化,但成本较高且易受样本流失影响。
3. 五社联动
“五社联动”是指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和社会慈善资源五方协同合作,共同参与社区治理与服务的机制。其目的在于整合资源,提升社区服务的效能与覆盖面。
4. 滋养性环境
滋养性环境是指一种能够促进个体身心健康成长与发展的支持性环境,包括物质条件、情感支持、社会关系和文化氛围等。在这种环境中,个体的需求得到充分关注与满足,有助于其实现自我潜能。
二、简答题
1. 简述实地研究的阶段。
实地研究通常包括以下阶段:
(1)确定研究问题与目标;
(2)进入研究场地,建立信任关系;
(3)收集资料,如参与观察、深度访谈等;
(4)整理与分析资料,提炼主题与模式;
(5)撰写研究报告,呈现研究发现与理论启示。
2. 简述研究选题的标准。
研究选题应遵循以下标准:
(1)重要性,即课题具有理论或实践价值;
(2)创新性,能填补知识空白或提出新见解;
(3)可行性,考虑研究资源、时间与伦理等因素;
(4)明确性,问题表述清晰具体,易于操作。
3. 简述介入的特点和本质。
介入的特点包括:针对性、计划性、系统性、动态调整性。其本质是通过专业方法与技巧,帮助个人、群体或社区解决面临的问题,提升其能力与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公平与和谐。
三、论述题
1. 谈谈你对加强老年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看法。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加强老年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具体措施包括:
(1)加强专业教育与培训,提升社工的老年服务知识与技能;
(2)完善激励机制,提高社工待遇与社会地位;
(3)推动多学科合作,整合医疗、心理、护理等资源;
(4)发展志愿服务体系,补充专业人力不足;
(5)加强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构建可持续的服务体系。
2. 根据我国社会救助领域社会工作的知识,谈谈对加强我国医疗社会救助领域社会工作的看法。
医疗社会救助是社会救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该领域社会工作的措施包括:
(1)建立跨部门协作机制,整合医保、民政、卫生等资源;
(2)开展个案管理与资源链接,帮助困难患者获得医疗援助;
(3)提供心理支持与康复服务,缓解患者及家庭的压力;
(4)推动政策完善,扩大救助范围与标准;
(5)加强社工专业培训,提升其在医疗场域中的服务能力。
四、案例分析题
假如你是某个村的驻村社会工作者,该村的烈士很多,但是很少有人去参观。该村的耕地鱼塘很多,但是很多人都在外务工,很少有人去经营,老年人多数都与儿童以及上初中的少年一起生活,许多有劳动力的妇女都随丈夫去城市打工,村干部也都在外务工,几乎只有开会的时候才回来,一个村只有一个村干部值班,且该村的文化娱乐活动较少。根据该村实际,分析未来三年内该地区社会工作服务的重点以及重要等级,并说明原因。
未来三年社会工作服务重点及重要等级分析
服务重点及等级划分:
1. 留守儿童与青少年服务(重点等级:高)
-
原因:村中多数儿童与少年由老年人照顾,缺乏父母陪伴与教育支持,易出现心理、行为与学业问题。
-
措施:开展课后辅导、心理支持、亲子沟通促进、兴趣小组等活动。
2. 老年人关怀与服务(重点等级:高)
-
原因:老年人承担照顾孙辈的责任,自身健康、情感与社会参与需求被忽视。
-
措施:建立老年人互助小组、健康管理服务、文化娱乐活动、居家安全支持等。
3. 乡村经济发展与妇女赋能(重点等级:中高)
-
原因:耕地鱼塘闲置,妇女随夫外出,本地经济活力不足。
-
措施:推动合作社经济、技能培训(如养殖、电商)、鼓励妇女参与本地创业与就业。
4. 烈士文化传承与社区凝聚力提升(重点等级:中)
-
原因:烈士资源未被有效利用,社区认同感与凝聚力薄弱。
-
措施:组织烈士纪念活动、开发红色旅游、建设村史馆、开展社区节庆与文化娱乐活动。
5. 村干部与社区组织能力建设(重点等级:中)
-
原因:村干部多数在外,村务管理力量薄弱。
-
措施:加强村干部培训,培育本地志愿者与社区组织,提升自治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