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辨析题
1. “社会化”是指由生物人向社会人的转变,在这个过程中,内化社会价值、习得角色技能、适应社会生活。
正确。社会化是个人通过学习社会文化、规范与技能,从生物个体成长为合格社会成员的过程,其核心包括内化价值观、掌握角色技能与社会适应。
2. “角色中断”是角色失调中最严重的一种状态,角色不得不停止表演,或虽然还没有退出表演,但结果也是失败的。
错误。角色失调中最严重的形式是“角色失败”(如失业、离婚),而非“角色中断”。角色中断指角色转换过程中新旧角色衔接不畅,未必导致失败。
3. 社会工作服务中,服务是首要义务(任务)。
正确。社会工作的核心使命是通过专业服务满足服务对象需求、促进社会公平。伦理准则明确“服务”为首要原则,优先于其他组织或个人利益。
4. 社会工作的促进人的发展就是救难和解困。
片面。救难解困是社会工作的基础功能,但促进人的发展更包括能力建设、资源链接、社会参与等发展性内容,强调“助人自助”与潜能激发。
二、简答题
1. 社会群体的特征
-
持续互动:成员间有稳定的交往与沟通;
-
共同目标:共享明确的群体目标或利益;
-
身份认同:成员对群体有归属感与自我认知;
-
结构规范:存在角色分工、规范与权力层次;
-
群体意识:成员感知“我们”的集体身份。
2. 社会系统理论主要内容
-
整体性:社会由相互关联的子系统(经济、政治、文化等)构成;
-
边界与交换:系统与环境间存在边界,并通过资源交换维持平衡;
-
功能分化:子系统承担特定功能,共同维持社会运行;
-
动态平衡:系统通过适应与整合应对外部变化;
-
反馈机制:系统根据内部反馈调整自身状态。
3. 社会行政的功能
-
政策转化:将社会政策转化为可操作的服务方案;
-
资源管理:统筹人力、财力、物力资源并优化配置;
-
组织协调:建立部门协作机制,提升服务效率;
-
监督评估:监测执行过程,评估服务成效;
-
制度改进:反馈政策问题,推动制度完善。
4. 个案工作专业化和科学化的过程
-
理论奠基:借鉴心理学、社会学理论,形成专属知识体系;
-
流程标准化:建立接案-评估-计划-介入-评估-结案的规范流程;
-
技术系统化:发展会谈、记录、评估等专业技术工具;
-
伦理制度化:制定职业道德准则与行为规范;
-
证据实践:强调研究证据指导实务,推动循证干预。
5. 现代化和传统的关系
-
辩证统一:现代化并非完全抛弃传统,而是选择性继承与创新;
-
冲突与融合:现代化可能冲击传统价值观与制度,但也促进其适应性转型;
-
资源互补:传统知识(如生态智慧、民俗文化)可为现代化提供本土资源;
-
动态平衡:健康的社会发展需在现代化效率与传统稳定性间寻求平衡。
三、论述题
1. 社会互动的含义和特点
含义:社会互动是个体或群体间通过符号、行动相互影响的过程,是构成社会关系的基础。
特点:
-
符号性:依赖语言、表情、手势等符号传递意义;
-
情境性:互动受特定社会文化背景制约;
-
双向性:互动双方共同建构意义并调整行为;
-
规则性:遵循隐含的社会规范与角色期望;
-
动态性:互动内容与形式随时间和环境变化。
2.2024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对社会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出:“社会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党长期执政和国家长治久安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和人民幸福安康”。就上述材料,说明社会工作如何助力经济发展和高质量发展?
社会工作如何助力经济发展和高质量发展
(1)优化人力资本
-
通过就业辅导、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素质,适应产业升级需求;
-
为弱势群体(如残疾人、贫困人口)赋能,减少人力资源浪费。
(2)促进社会稳定
-
化解劳资矛盾、社区冲突,营造有利于投资与创新的社会环境;
-
通过心理服务与家庭支持提升民众抗风险能力,降低社会治理成本。
(3)推动包容性增长
-
链接资源支持小微企业与社区经济发展,缩小收入差距;
-
参与乡村振兴、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促进均衡发展。
(4)创新服务机制
-
发展企业社会工作、金融社会工作等新兴领域,服务实体经济;
-
参与社会保障政策执行,提升民生支出效率,助力共同富裕。
四、案例分析题
1.“断亲”指的是懒于、疏于、不屑于同二代以内的亲戚交往,简单来说就是基本不走亲戚。
(1)初级群体衰落的趋势
-
关系原子化:个体主义兴起,血缘纽带弱化,交往重心转向朋友、同事等次级群体;
-
空间分离:人口流动加剧,地理距离导致亲缘交往频率下降;
-
功能替代:市场与国家承担原属家庭的教育、养老等功能,降低亲缘依赖;
-
数字媒介影响:虚拟社交部分取代面对面互动,削弱亲缘关系的情感深度。
(2)“断亲”的正负影响
-
正面:
-
减少传统亲属网络的道德束缚,增强个人自主性;
-
降低人情往来压力,节约时间与经济成本。
-
-
负面:
-
削弱社会支持系统,增加个体面临风险时的脆弱性;
-
导致代际文化传承断裂,加剧社会疏离与孤独感。
-
2. 社区问题介入策略
(1)社区模式选择与行动方案
-
适用模式:社区发展模式(强调居民参与、能力建设与共识达成)。
-
具体行动:
-
需求调研:通过问卷调查、居民会议收集对门禁安装与电梯加装的意见;
-
组建议事小组:推选居民代表、物业、社工成立“社区设施改善工作组”;
-
资源动员:申请政府老旧小区改造资金,联系企业提供技术方案;
-
共识培育:组织协商会议,平衡不同楼层居民对电梯费用的分歧;
-
实施与维护:招标专业公司施工,建立居民自治管理小组负责后续维护。
-
(2)社会工作者的角色
-
促成者:协助居民表达诉求,推动民主议事流程;
-
资源链接者:对接政府政策、企业赞助与专业技术资源;
-
教育者:普及社区共建理念,提升居民参与能力;
-
调解者:化解居民间利益冲突(如低层与高层居民对电梯安装的分歧);
-
倡导者:向相关部门反映社区设施缺失问题,争取制度性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