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解释

1. 重要他人
重要他人是指对个体社会化过程、心理发展及自我认同形成具有重要影响的人物,如父母、老师、朋友等。他们通过互动、支持和反馈,帮助个体建立价值观、行为模式和社会角色。

2. 接案
接案是社会工作服务的第一步,指社会工作者与潜在服务对象建立专业关系的过程。包括初步评估问题、明确需求、确定服务目标,并达成服务协议,为后续介入奠定基础。

3. 地区发展模式
地区发展模式是一种社区工作方法,强调通过社区居民广泛参与、合作和自助,增强社区凝聚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社会工作者扮演促进者角色,推动社区民主决策和集体行动。

4. 儿童社会工作
儿童社会工作是以儿童为中心的专业服务,旨在保障其权利、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内容包括保护受虐儿童、支持困境儿童、提供教育及心理服务等,需结合家庭、社区和社会政策协同开展。

5. ABC治疗理论
ABC治疗理论由心理学家埃利斯提出,是理性情绪行为疗法(REBT)的核心框架。A(Activating Event)指诱发事件,B(Belief)指个体对该事件的信念,C(Consequence)指情绪和行为结果。理论强调通过改变非理性信念(B)来改善负面情绪和行为(C)。


二、简答题

1. 青少年活动方案内容
青少年处于身心快速发展阶段,具有好奇心强、渴望认同、易受同伴影响等特点。活动方案需包括以下内容:

  • 目标设定:如提升团队合作能力、增强自我认知、培养社会责任感。

  • 活动形式:例如户外拓展训练(培养勇气与协作)、主题工作坊(如情绪管理讲座)、社区志愿服务(增强社会参与感)。

  • 内容设计:结合兴趣(如音乐、体育)、融入教育元素(如生涯规划)、提供实践机会(如环保项目)。

  • 安全保障:确保活动场地安全、制定应急预案、配备专业指导人员。

  • 评估机制:通过问卷、小组分享等方式收集反馈,优化后续活动。

示例:组织“社区环保小卫士”活动,青少年分组清理公共区域并设计环保标语,既促进团队协作,又强化环保意识。

2. 预估案主需求和问题的方面
预估需全面收集信息,通常从以下方面着手:

  • 个人层面:生理健康状况、心理情绪状态、认知能力、行为模式等。

  • 家庭层面:家庭结构、沟通方式、经济状况、支持系统等。

  • 社会层面:社交网络、社区资源、就业教育机会、社会歧视或排斥等。

  • 环境层面:物理环境(如住房安全)、政策资源(如福利制度)、文化因素(如价值观冲突)。

  • 风险与优势:识别案主面临的危机(如暴力风险)及内在优势(如 resilience)、外部资源(如亲友支持)。

通过访谈、观察、量表等工具综合评估,形成系统化需求分析。


三、案例分析题

庚子冬春跨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笼量荆楚大地,蔓延波及全国。疫情下,社会工作者们积极用自身的实际行动和服务理念开展服务,春节假期还未结束,社工小王就接到了机构的返岗通知,第二天就复岗工作了。小王所在的社工机构主要在社区内开展困弱群体的抗疫服务,发出了《致本辖区居民的一封信》,号召全体居民共同参与疫情防控工作。通过电话、微信群、QQ群、短信提示等方法倡导大家减少外出,科学防控疫情。

同时,社工站积极发挥平台作用,链接企业资助的口罩、医用手套、食品等物资赠送给社会的困境人群,发动社区的志愿者队伍开展疫情防控宣传工作,并为隔离观察居民开展“采购生活用品送货上门“服务。此外,社工还运用微信、热心电话等为居民提供心理支持、心理疏导等服务,有效缓解了居民对疫情的焦虑恐慌等不良情绪;并积极配合社区居委开展线下服务,在社区发放及粘贴宣传单,对疑似人群进行排查和体温检测等,引导民众科学防治,共同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问题:

(1)请具体分析上述案例里的社工在疫情防治服务工作中如何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发挥作用?

(2)当前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但但防控任务依然艰巨复杂,请你谈谈,在后续恢复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中,社会工作者如何发挥专业优势,针对全面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开展服务工作?

 

(1)社工在疫情防治中的专业方法运用
案例中社工综合运用了以下社会工作专业方法:

  • 社区工作方法

    • 通过《致居民的一封信》、微信群等发起社区动员,倡导居民参与防控,体现社区教育与组织能力。

    • 链接企业资源(口罩、食品),发动志愿者队伍,整合社区资源满足困境群体需求。

  • 个案管理方法

    • 为隔离居民提供“采购送货上门”服务,针对个体需求提供精准支持。

  •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

    • 运用微信、热线提供心理支持和疏导,缓解居民焦虑情绪,注重心理与社会环境的互动。

  • 危机干预方法

    • 配合居委会进行排查、体温检测,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减少疫情传播风险。

  • 倡导与协调角色

    • 传递科学防治信息,引导居民理性应对,发挥中介者与倡导者作用。

(2)社工在恢复生产生活秩序中的专业优势发挥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社工可从以下方面开展服务:

  • 经济恢复支持

    • 链接就业资源,为失业者提供技能培训、岗位信息;协助小微企业申请政策补贴,缓解经营压力。

  • 心理健康重建

    • 开展团体辅导、压力管理工作坊,重点关注受创伤群体(如逝者家属、一线工作者),促进情绪恢复。

  • 社区韧性建设

    • 组织居民参与社区重建计划(如公共空间优化),增强社区自助能力;建立长效志愿者机制,应对未来危机。

  • 弱势群体关怀

    • 持续跟进困境家庭(如孤寡老人、残障人士),提供物资、医疗及情感支持,避免边缘化。

  • 政策倡导与协调

    • 收集居民需求,向政府部门反馈政策盲点(如心理健康服务覆盖不足),推动完善社会安全网。

通过“个人-社区-社会”多层次介入,社工可助力实现恢复与发展中的公平性与包容性。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来源于网络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