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解释

  1. 评估
    评估是社会工作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指社会工作者通过系统收集、分析和解释案主的信息(如个人状况、家庭环境、社会资源等),以识别案主的问题、需求和优势,从而为制定干预计划提供依据。评估强调全面性和动态性,旨在确保干预措施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2. 探索-描述-宣泄
    这是社会工作中常用的辅导技巧,分为三个阶段:

    • 探索:引导案主开放地表达问题,深入挖掘其经历和感受。

    • 描述:鼓励案主详细描述事件的具体细节和影响,帮助社会工作者全面理解问题。

    • 宣泄:提供安全的环境让案主释放情绪(如愤怒、悲伤),缓解心理压力,为后续干预奠定基础。

  3. 团体动力
    团体动力指在团体过程中成员之间的互动、关系变化以及团体整体的运作机制。包括团体凝聚力、沟通模式、角色分配、权力结构等因素,这些因素共同影响团体的发展方向和成效。社会工作者通过引导团体动力,促进成员支持、成长和行为改变。

  4. 缘由诊断
    缘由诊断是社会工作评估的一种方法,侧重于分析问题产生的深层原因(如心理、社会、经济因素),而不仅仅是表面症状。它帮助社会工作者理解问题背后的系统性根源,从而制定根本性的干预策略。

  5. 个案管理
    个案管理是一种协调性服务模式,社会工作者为面临多重问题的案主(如贫困、疾病、家庭问题)整合资源、制定计划,并监督服务执行。其核心是评估需求、链接资源、倡导权益,确保案主获得连续、全面的支持。


二、简答题

  1. 社会工作一般过程模式中,介入期的类型和方法
    介入期是社会工作实施干预的关键阶段,主要类型和方法包括:

    • 类型

      • 直接介入:针对案主个人或家庭提供服务,如心理咨询、行为矫正。

      • 间接介入:通过改变环境(如社区、政策)间接支持案主,如资源链接、政策倡导。

      • 综合介入:结合直接和间接方法,多层面解决问题。

    • 方法

      • 个案工作:一对一辅导,增强案主应对能力。

      • 小组工作:通过团体互动促进成员支持与改变。

      • 社区工作:动员社区资源,构建支持网络。

      • 危机干预:紧急情况下提供即时支持和稳定措施。

      • 倡导与协调:为案主争取权益,整合多方服务。

  2. 社区照顾模式的定义、特点、介入目标和在社会工作中的运用

    • 定义:社区照顾模式强调在社区环境中为弱势群体(如老年人、残疾人)提供正式和非正式支持,使其尽可能独立生活,避免机构化照顾。

    • 特点

      • 以社区为基础,整合家庭、邻里、专业服务。

      • 强调“去机构化”和人性化关怀。

      • 注重案主参与和自主决策。

    • 介入目标

      • 增强案主社区生活能力。

      • 构建社区支持网络。

      • 减少对隔离式服务的依赖。

    • 在社会工作中的运用

      • 社会工作者扮演协调者、倡导者角色,链接社区资源(如日间照料、志愿者服务)。

      • 通过个案管理确保服务连续性,同时推动社区教育和意识提升,促进包容性环境。


三、案例分析题

学校社工发现果果身上有伤,向果果了解到他6岁父母离婚后跟父亲住,关系亲密。今年2月父亲失业,租的房子被收回,果果无奈只有搬去给母亲住。母亲再婚,继父对果果不满,时常和母亲发生口角,还经常找借口打骂果果,学校开家长会母亲和继父也从不参加。果果在学校中也不参加集体活动,很少说话,对此社工表示很担忧。社工应如何行动?

针对果果的案例,社会工作者应遵循儿童权益优先生态系统视角,采取以下分步行动:

  1. 紧急安全评估与保护

    • 立即评估果果遭受的身体虐待风险(继父的打骂),若确认存在即时危险,需依据《未成年人保护法》向公安机关或儿童保护机构报告,确保果果脱离危险环境。

    • 联系学校医务室检查伤势,留存记录作为证据。

  2. 深度需求评估

    • 与果果建立信任关系,通过倾听(应用探索-描述-宣泄技巧)全面了解其情绪、学业及家庭动态。

    • 评估家庭系统:与母亲单独沟通,了解其婚姻状况、育儿压力及对果果的保护意愿;评估继父行为的原因(如经济压力、家庭冲突)。

    • 评估学校系统:果果的社交孤立原因,是否遭受欺凌或自我封闭。

  3. 制定多层次介入计划

    • 个体层面

      • 为果果提供心理辅导,处理创伤情绪(如焦虑、自卑),增强自我价值感。

      • 通过认知行为疗法帮助果果学习情绪管理和自我保护策略。

    • 家庭层面

      • 开展家庭治疗,调解继父与果果的矛盾,促进继父理解儿童需求,减少暴力行为。

      • 协助母亲认识其保护责任,增强育儿能力;若母亲无力改变,探索果果与其他亲属(如生父)同住的可行性。

      • 链接经济资源(如失业救助、住房援助),缓解家庭压力。

    • 学校与社区层面

      • 与教师合作,鼓励果果参与集体活动(如兴趣小组),建立同伴支持。

      • 组织家长教育讲座,提升继父参与家长会的意识。

      • 联动社区儿童服务中心,提供课后托管和亲子活动,减少果果单独与继父相处的机会。

  4. 个案管理与持续跟进

    • 担任个案管理者,协调学校、家庭、社区资源,定期监督干预进展。

    • 向儿童保护机构报备,确保法律监督到位。

    • 长期关注果果的心理适应和家庭关系变化,预防问题复发。

核心原则:以果果的安全与发展为中心,通过系统合作打破暴力循环,重建其安全感与希望。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来源于网络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