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解释

1. 空椅子技术

空椅子技术是心理治疗和咨询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尤其来源于格式塔疗法。它通过让来访者与一张空椅子对话(想象椅子上坐着某人或自己的某一部分),帮助表达压抑的情感、解决内心冲突或练习人际技巧。例如,让来访者对空椅子上的“父亲”说出想说的话,以处理未完成的情结。

2. 差异性提问

差异性提问是家庭治疗和社会工作中的一种技巧,通过提出差异性问题(如“什么时候问题不会发生?”或“与去年相比,现在有什么不同?”),帮助服务对象从新的视角思考问题,发现例外情况或资源,从而激发改变的动力。

3. 人与情景交融服务介入策略

该策略强调在服务介入中,将个人与其所处的环境(如家庭、社区、社会文化)视为一个整体,通过改变环境或增强个人适应能力,促进人与环境的和谐互动。例如,为独居老人提供社区支持网络的同时,改善其居家安全设施。

4. 共生发展

共生发展指在社区或社会工作中,不同主体(如个人、群体、组织)通过相互依赖、合作与资源互补,实现共同成长和可持续发展。例如,社区企业与居民合作开发本地项目,实现经济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5. 社会行动模式

社会行动模式是社会工作的一种实践模式,旨在通过组织群众(尤其是弱势群体)采取集体行动(如倡导、抗议、谈判),争取权益、改变不公平政策或社会结构。例如,组织居民向政府诉求改善住房条件。


二、简答题

1. 在小组工作中沟通的功能以及沟通中会出现障碍,并用具体事例说明

功能

  • 促进信息交换:成员分享经验与知识,如健康小组中交流护理技巧。

  • 建立关系:通过互动增强凝聚力,如破冰活动加深信任。

  • 解决问题:集体讨论找到解决方案,如针对亲子冲突提出建议。

  • 情绪支持:表达情感并获得共鸣,如丧亲小组中倾诉悲伤。

障碍及事例

  • 语言障碍:成员使用方言或专业术语,导致理解困难(如一位老人用方言描述病情,他人听不懂)。

  • 心理障碍:因恐惧或羞耻不愿开口(如一位成员隐瞒经济困难,影响小组援助计划)。

  • 文化差异:价值观不同引发冲突(如年轻成员与老年成员对“孝顺”的理解差异)。

  • 环境干扰:噪音或空间拥挤影响倾听(如社区活动室临近马路,讨论常被打断)。

2. 直接服务策略和循环服务策略是什么,有什么区别?

直接服务策略:以社会工作者为主导,直接面向服务对象提供干预(如个案咨询、小组活动),目标明确且结构化。例如,为失业青年提供职业技能培训。

循环服务策略:强调系统视角,通过改变服务对象与环境(如家庭、社区)的互动模式来间接解决问题,注重反馈与调整。例如,通过家庭会议改善亲子沟通,而非直接教导父母。

区别

  • 焦点不同:直接服务针对个人或群体本身;循环服务关注人与环境的交互。

  • 工作者角色:直接服务中工作者是专家和提供者;循环服务中则是 facilitator(促进者)和协调者。

  • 干预方式:直接服务常线性推进(评估-计划-实施);循环服务动态循环(行动-反馈-调整)。


三、案例分析题

某地位于中心城区,老年人口多,老人都是退休职工,居住条件好经济情况好,社区内的公共用地紧张,老人活动空间缺乏,记忆力也开始减弱,老人和子女对老人的身体发展的知识也不足,极少老年人会去医院看病就诊,某些老人记忆力衰退的太快,给子女带来了照顾压力。

(1)针对社区内的老人人口增长做出需要的评估和问题诊断。

(2)针对老人或照顾者的设计一个小组工作,需要包括小组目标,小组程序设计,成效测量指标。

(1) 针对社区内老人人口增长的需要评估和问题诊断

需要评估

  • 健康需求:老人记忆力减退、慢性病管理知识缺乏,需健康教育与早期干预。

  • 空间需求:公共活动空间不足,影响社交与身心活动。

  • 照顾者支持:子女缺乏护理知识,压力大,需喘息服务和技能培训。

  • 医疗资源利用:老人就诊率低,需链接医疗资源并提升健康意识。

问题诊断

  • 环境限制与老龄化加剧的矛盾(空间紧张 vs. 活动需求);

  • 知识缺失导致健康风险(如痴呆症未及时诊断);

  • 照顾压力可能引发家庭危机(如子女情绪耗竭)。

(2) 设计小组工作(针对照顾者)

小组目标

  • 提升照顾者对老年认知健康(如记忆力衰退)的认知与管理能力;

  • 减轻照顾压力,建立支持网络;

  • 促进照顾者自我关怀与情绪调节。

小组程序设计(6节系列小组):

  • 第一节:建立关系与需求识别
    破冰游戏、分享照顾经历、共同制定小组契约。

  • 第二节:认知健康知识普及
    邀请医生讲解记忆力衰退的常识、早期迹象与就医指南。

  • 第三节:日常照顾技巧
    实操训练(如记忆辅助工具使用)、案例讨论(如何应对重复提问)。

  • 第四节:情绪管理与自我照顾
    正念练习、压力释放技巧(如呼吸法)、照顾者互助分享。

  • 第五节:资源链接与社区支持
    介绍社区资源(如喘息服务、老年活动中心)、规划个人支持网络。

  • 第六节:总结与展望
    回顾成长、制定未来计划、庆祝会。

成效测量指标

  • 知识提升:前后测问卷(如对痴呆症的认知正确率)。

  • 压力水平:使用压力量表(如PSS-10)比较前后得分。

  • 满意度反馈:小组结束时满意度调查(1-5分评分)。

  • 行为改变:1个月后跟进访谈(如“是否更频繁使用护理技巧?”)。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来源于网络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