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解释

  1. 专业化
    专业化是指某一职业领域通过系统化的知识体系、伦理规范、教育训练和资格认证等,逐步形成一套公认的职业标准,从而提升其社会地位和专业权威的过程。在社会工作中,专业化体现在职业伦理、理论方法、实践技能和持续教育等方面,确保服务质量和职业公信力。

  2. 伦理守则
    伦理守则是社会工作领域的核心行为规范,旨在指导社会工作者在实践中的道德决策和行为。它包括保密性、尊重服务对象自决权、公平正义、专业能力等原则,确保服务过程中保护服务对象的权益,维护职业操守和社会信任。

  3. 老年撤退理论
    老年撤退理论(Disengagement Theory)由卡明和亨利提出,认为老年人逐渐退出社会角色(如职业、社交活动)是一种自然且必要的过程,有助于社会平稳运行和老年人适应晚年生活。该理论强调社会与个体之间的双向退出,但因其被动性而受到批评,后续理论更注重老年人的主动参与。

  4. 外借理论
    外借理论(Borrowed Theory)指社会工作或其他应用学科借用其他领域(如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的理论来解释现象或指导实践。例如,社会工作常借用生态系统理论、认知行为理论等,以增强对个人与社会环境互动的理解。

  5. 后现代
    后现代是一种批判现代主义宏大叙事、绝对真理和线性进步观的思潮,强调多样性、相对性、语境化和权力关系。在社会工作中,后现代视角注重服务对象的主体性、多元叙事和解构不平等结构,推动赋权和文化敏感实践。


二、简答题

  1. 从社会工作的角度出发,简述人类行为和社会环境的关系的核心概念和假设。

    • 核心概念: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相互塑造,个人在特定社会环境中成长、适应和改变,同时环境(如家庭、社区、文化、政策)也影响行为模式。社会工作强调“人在情境中”(Person-in-Environment),关注这种互动的动态性和复杂性。

    • 基本假设

      • 人类发展是终身过程,受生物、心理、社会因素综合影响;

      • 社会环境提供资源或限制,影响个体的机会和选择;

      • 个体具有能动性,能通过行动改变环境;

      • 社会工作者需系统分析这种互动,以制定干预策略。

  2. 如何理解“社会工作是一种道德实践”?
    社会工作本质是道德实践,因其核心是促进社会正义、人类尊严和福祉。具体体现为:

    • 价值观驱动:以伦理守则(如尊重、公平、自决)为基础,在资源分配、权益倡导中体现道德选择;

    • 伦理困境处理:面对保密性 vs. 保护生命、自决 vs. 干预等矛盾时,需进行道德判断;

    • 赋权与正义:挑战结构性不平等,为弱势群体发声,体现道德责任;

    • 关系建设:通过真诚、共情的专业关系践行道德承诺。


三、论述题

老龄化不仅是世界面临的问题,也是我国面临的问题。谈谈社会工作如何回应这一社会变迁问题。

老龄化是我国乃至全球的重大社会变迁,表现为人口结构老化、养老压力增大、代际关系变化等挑战。社会工作作为促进福祉和应对社会问题的专业,可通过多层次干预回应老龄化问题:

  1. 微观个体与家庭层面

    • 老年服务与支持:提供居家养老、心理辅导、生命教育等服务,帮助老年人适应角色变化、维护身心健康;

    • ** caregiver支持**:为家庭照顾者提供技能培训、喘息服务和情绪支持,缓解照护压力;

    • 生命历程视角:倡导“积极老龄化”,鼓励老年人参与社会、实现自我价值。

  2. 中观社区与组织层面

    • 社区为本的服务:发展社区养老中心、日间照料、互助小组,构建老年友好型社区;

    • 资源链接:整合医疗、康复、法律等资源,建立多学科合作网络;

    • 老年教育与社会参与:组织文化活动、志愿服务,促进代际融合和社会连接。

  3. 宏观政策与社会层面

    • 倡导与政策影响:推动完善养老金、长期照护保险、无障碍环境等政策,保障老年人权益;

    • 反年龄歧视:通过公众教育消除对老年人的偏见,促进包容性社会文化;

    • 全球视角与本地实践:借鉴国际经验(如日本、北欧的老年社会工作模式),结合本土文化创新服务。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来源于网络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