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解释

  1. 市场菜篮法
    市场菜篮法是一种测量贫困线的方法,通过计算一个家庭购买基本生活必需品(如食物、衣物、住房等)所需的最低费用来确定贫困标准。该方法基于“基本需求”理念,常用于制定社会救助标准。

  2. 社会工作整合模式
    社会工作整合模式是一种综合性的实务框架,强调将多种理论、方法和技巧有机结合,以应对复杂的服务对象需求。它注重系统视角,整合微观、中观和宏观层面的干预策略。

  3. 操作化的条件反射
    操作化的条件反射由斯金纳提出,是一种学习理论,指个体通过行为后果(奖励或惩罚)来调整其行为。例如,通过正强化增加某种行为的频率,或通过负强化减少某种行为。

  4. 社会计划模式
    社会计划模式是一种社区工作方法,强调通过理性规划、科学分析和专业干预来解决社会问题。通常由政府或专业机构主导,注重数据收集、目标设定和方案评估。

  5. 印象管理
    印象管理由戈夫曼提出,指个体通过控制他人对自己的印象,以塑造特定社会形象的行为策略。常见于社交互动中,如自我展示、掩饰缺点等。

  6. 制度
    制度指一套稳定、规范的社会结构、规则和惯例,用于指导个体和群体的行为。例如家庭、教育、经济和政治制度,它们为社会运行提供框架和秩序。

  7. 父权制
    父权制是一种社会系统,其中男性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女性处于从属地位。它体现了性别不平等,常见于传统社会结构中。

  8. 全球化
    全球化指经济、文化、政治和技术等领域在全球范围内相互联系和融合的过程。它促进了资本、信息和人员的流动,但也加剧了不平等和文化冲突。


二、简答题

  1. 问题解决学派的基本假设和目标

    • 基本假设:个体遇到问题是因为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或资源;通过专业干预,可以增强其问题解决能力。

    • 目标:帮助服务对象识别问题、探索解决方案、增强应对能力,并促进其与社会环境的良性互动。

  2. 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功能

    • 指导实践:为社会工作者提供伦理准则和行为规范。

    • 增强专业性:确保服务以正义、尊重和尊严为核心。

    • 促进赋权:帮助服务对象实现自我决定和潜能发展。

    • 维护社会公正:推动社会变革,减少不平等。

  3. 心理及社会学派的特征和实施程序

    • 特征:强调个体心理与社会环境的交互作用;注重人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 实施程序

      1. 建立专业关系;

      2. 评估心理和社会因素;

      3. 制定干预计划;

      4. 提供心理支持和社会资源链接;

      5. 评估效果并调整策略。

  4. 社会学的主要理论视角

    • 功能主义:社会是一个有机整体,各部分相互协作维持稳定。

    • 冲突理论:社会资源分配不均导致群体间冲突和变革。

    • 符号互动主义:个体通过符号和意义在互动中构建社会现实。

    • 女性主义理论:批判性别不平等,倡导性别公正。

    • 后现代主义:质疑宏大叙事,强调多元性和流动性。

  5. 社会互动的类型

    • 合作:个体为共同目标协作。

    • 竞争:个体为有限资源争夺。

    • 冲突:直接对立或斗争。

    • 交换:基于互惠的利益交换。

    • 强制:一方迫使另一方服从。

    • 顺应:个体调整行为以适应环境。


三、材料分析题

  1. 1.材料一:

    2024年2月22日,中央社会工作部在京召开全国社会工作部部长、信访局局长座谈会。会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工作的重要论述,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策部署。会议强调,2024年是各级党委社会工作部门组建完成、全面履职之年要牢记职责使命,履行统筹指导人民信访工作、指导人民建议征集工作等职责,坚持大抓基层,统筹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和基层政权建设,破解基层治理难题,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等,努力实现良好开局起步,推进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

    在新形势下,结合社会工作实务,社会工作者如何提高专业素养和提升理论素质,更好地服务社区?

    • 持续学习: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社会工作理论,参与培训和政策研讨。

    • 实践反思:通过案例总结和督导反馈,提升实务能力。

    • 跨领域合作:与基层政府、社区组织协作,整合资源解决治理难题。

    • 伦理坚守:以人民为中心,保障服务对象的权益和尊严。

    • 技术应用:利用数字化工具提升服务效率,如大数据分析社区需求。

  2. 2024年3月19日是第18个世界社会工作日主题是“美好生活:面向变革,共亨未来”。世界各地的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教育工作者采取各种形式庆祝这一节日。其目的是唤起民众对社会工作的认同、强调社会工作者的角色、提升社会工作者的专业形象。在这一天,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举办“医务社会工作开放日“主题活动,展示了医院在健康社会工作方面的探索,促进了社会工作专业实务与理论的同步进步。

    面对世界的复杂形式,结合社会工作实务,谈谈如何采用创新的方法来开展社区工作?

    • 参与式方法:鼓励居民共同设计社区项目,如参与式预算、社区议事会。

    • 科技整合:运用社交媒体、APP等数字平台促进居民参与和资源调度。

    • 跨界合作:与企业、高校合作引入创新资源,如社区健康管理项目。

    • 文化创新:结合本地文化开展特色活动,增强社区凝聚力。

    • 预防性干预:通过早期筛查和预警机制,减少社会问题恶化。


四、论述题

当代青年人的消费现象与消费观分析

消费现象

  1. 符号消费与身份表达:青年通过品牌、潮流产品(如限量款球鞋、电子产品)彰显个性与社会地位。

  2. 体验式消费:偏好旅游、餐饮、娱乐等体验而非物质占有,追求“打卡”和社交分享。

  3. 数字化消费:依赖电商平台、直播带货、社交媒体营销,消费决策受KOL(关键意见领袖)影响。

  4. 超前消费:普遍使用信用卡、分期付款和借贷平台,形成“先享受后付费”模式。

  5. 环保与理性消费兴起:部分青年关注可持续发展,选择二手商品、低碳产品或极简生活方式。

多角度分析

  1. 经济角度:市场经济和消费主义驱动内需,但收入不平等导致部分青年陷入债务危机。

  2. 心理角度:消费成为缓解焦虑、寻求认同的方式,但也可能引发攀比和心理压力。

  3. 社会文化角度:全球化与媒体渲染塑造了“消费即幸福”的价值观,但亚文化(如反消费主义)也在反思这种趋势。

  4. 技术角度:互联网算法精准推送商品,加剧冲动消费,同时提供比价和理性选择工具。

  5. 伦理角度:过度消费浪费资源、加剧环境问题,需倡导绿色消费和社会责任。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来源于网络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