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解释
1. 理性情绪治疗模式
理性情绪治疗模式(Rational Emotive Therapy,RET)由阿尔伯特·艾利斯(Albert Ellis)提出,属于认知行为疗法的一种。该理论认为,人的情绪困扰(C)并非直接由外界事件(A)引起,而是源于个体对事件的非理性信念(B)。治疗的核心是通过辩驳(D)来改变非理性信念,建立理性信念(E),从而缓解情绪问题。社会工作者通过帮助服务对象识别并挑战非理性思维,促进其情绪和行为改善。
2. 社会策划模式
社会策划模式是一种社区工作方法,强调通过理性、系统化的规划和决策解决社区问题。该模式通常由专家或专业机构主导,基于数据收集、需求评估和目标设定,制定并实施具体行动计划(如社区设施建设、服务项目开发)。其特点是注重效率和技术性,但可能缺乏社区居民的广泛参与。
3. 个案会谈中的摘要技巧
摘要技巧是指社会工作者在会谈中,对服务对象所述内容进行简要、清晰的概括,以确认理解、梳理重点或推进会谈进程。摘要常用于阶段转换或结束会谈时,帮助双方明确进展、强化关键信息,并确保沟通的准确性。例如:“您刚才提到的主要是家庭矛盾和就业压力,我们可以先聚焦这两个方面。”
4. 矫正社会工作
矫正社会工作是司法社会工作的分支,针对犯罪者或违法者(如监狱服刑人员、社区矫正对象)开展专业服务。其目标包括促进行为矫正、社会融入、预防再犯罪等。工作内容涉及心理辅导、就业支持、家庭关系调适、资源链接等,贯穿司法过程的侦查、审判、监禁和回归社会各阶段。
二、简答题
1. 简述社会工作者的角色
社会工作者在不同情境中扮演多元角色,主要包括:
-
服务提供者:直接为服务对象提供咨询、辅导、资源支持等。
-
倡导者:代表服务对象争取权益或政策改变。
-
管理者:策划、组织、监督服务项目运行。
-
资源链接者:连接服务对象与社区、政府等资源。
-
研究者:评估服务效果,推动实践知识发展。
-
教育者:提供技能培训或知识普及。
这些角色根据需求动态调整,以全面支持服务对象。
2. 简述社会工作伦理难题的基本处理原则
面对伦理困境(如保密与保护生命的冲突),社会工作者遵循以下原则:
-
保护生命优先:生命权高于其他权利。
-
差别平等:尊重个体差异,公平分配资源。
-
自主自由:促进服务对象自决,减少不必要的干预。
-
最小伤害:选择伤害最小、受益最大的方案。
-
生活质量:提升个人及社会整体福祉。
-
隐私保密:保护个人信息,除非涉及重大风险。
决策需结合伦理准则、情境评估及专业反思。
3. 简述社会环境的主要构成要素及其对人类行为的影响
社会环境主要包括:
-
家庭:初级社会化场所,影响价值观、行为模式及情感支持。
-
同辈群体:提供认同感,可能强化积极或消极行为。
-
学校/工作单位:传授知识技能,塑造社会角色和纪律性。
-
社区:提供资源与归属感,影响机会和社交网络。
-
文化:通过 norms、信仰等规范行为。
-
社会制度(如政策、媒体):构建机会结构,约束或促进行为。
这些要素交互作用,人类行为既受其塑造,也能主动适应和改变环境。
4. 简述支持性督导的内容
支持性督导聚焦社会工作者情绪管理和职业倦怠预防,内容包括:
-
情感支持:倾听工作压力,提供共情与鼓励。
-
压力缓解:帮助识别压力源,制定应对策略。
-
职业认同强化:肯定工作价值,提升成就感。
-
工作环境改善:协助解决团队冲突或资源不足问题。
-
自我照顾指导:促进工作与生活平衡。
该督导类型适用于高压力场景或新手工作者,以维持专业效能。
三、案例分析
李女士,39岁,与张先生结婚多年,育有2个孩子,一个孩子上初中,一个孩子上小学。因为家庭底子薄,夫妻文化水平不高,技能单家庭经济条件总体来说比较差,夫妻常为-,没有足够的钱供孩子上学而吵架,每次吵架都是张先生责怪李女士不会持家,然后对李女士大打出手,周围人也认为是李女士太不能干了,活该受打。李女士实在忍受不了张先生的打骂,很想离婚,但考虑到孩子还小,内心里很矛盾。李女士来找社工帮助。问:
(1)什么是增强权能理论?
(2)如何运用增强权能理论来处理本案?
(1)什么是增强权能理论?
增强权能理论(Empowerment Theory)源于批判主义视角,认为弱势群体的困境源于结构性压迫(如贫困、歧视)而非个人缺陷。该理论强调通过提升个人、人际和政治层面的权能,帮助服务对象获得对生活的控制感。核心要素包括:
-
承认服务对象是专家和主动者;
-
聚焦优势而非问题;
-
促进资源获取和社会参与;
-
挑战不公正的权力结构。
(2)如何运用增强权能理论处理本案?
针对李女士的案例,社会工作者可采取以下步骤:
-
建立平等关系:避免标签化,认可李女士的忍受与挣扎是应对策略而非无能。
-
识别压迫结构:分析经济贫困、性别暴力(丈夫责怪、周围人偏见)等系统性因素。
-
挖掘个人优势:肯定其养育子女、寻求帮助的能动性,增强自信。
-
设定权能目标:共同规划短期(如安全计划、经济援助申请)与长期目标(如技能培训、离婚法律支持)。
-
链接资源:提供家暴庇护、法律援助、就业培训信息,支持其自主决策。
-
促进集体行动:鼓励参与妇女支持小组,通过同辈经验减少孤立感,集体挑战性别暴力 norms。
整个过程以李女士为主导,工作者协助其重建对生活的掌控。
四、论述题
1. 试述人本主义理论及其在社会工作中的应用
人本主义理论以卡尔·罗杰斯(Carl Rogers)为代表,核心观点包括:
-
人性观:人具有自我实现倾向,能理性导向成长;
-
强调主观体验:行为源于个体感知的现实;
-
核心概念:自我概念、价值条件(如他人期望导致自我异化)、无条件积极关注。
在社会工作中的应用:
-
原则实践化:
-
无条件接纳:工作者创造非评判环境,如接纳吸毒者的挣扎而非谴责;
-
共情理解:深度倾听服务对象情感(如失业者的自卑),促进自我探索;
-
真诚一致:工作者真实透明,建立信任关系。
-
-
具体技法:
-
运用“反映感受”技巧(如“你感到被误解了”)澄清情绪;
-
通过优势视角挖掘潜能(如残障人士的艺术天赋);
-
在小组工作中营造支持性氛围,鼓励成员自我表达。
-
-
领域示例:
-
青少年辅导:减少价值条件(如父母压力),增强自我认同;
-
临终关怀:尊重患者自主决策,维护尊严;
-
社区发展:相信居民有解决社区问题的能力,促进参与。
局限性包括可能忽视结构性约束,需结合其他理论(如生态系统理论)以全面干预。
-
2. 谈谈个案管理
个案管理(Case Management)是针对多重需求服务对象的协调性服务模式,适用于精神健康、老年照顾等复杂情境。
核心特征:
-
整合性:串联多元服务(医疗、住房、就业);
-
持续性:从评估到跟进全程参与;
-
案主中心:以服务对象需求驱动计划;
-
合作性:跨机构、跨专业团队协作。
实施过程:
-
筛查与评估:识别需求(如无家者需住房、心理治疗);
-
制定计划:与案主共同设定目标(如三个月内稳定居住);
-
链接资源:转介至相应机构(如申请保障房、联系心理咨询);
-
协调服务:主持团队会议,避免服务重复或冲突;
-
倡导:为案主争取权益(如政策例外申请);
-
监督与评估:定期回顾进展,调整计划。
实践模式:
-
强度驱动:根据需求复杂度分配资源(如高风险案主更频繁跟进);
-
团队结构:包括专业个案管理者、同行支持者等;
-
技术应用:使用数据库跟踪服务记录,提升效率。
挑战与对策:
-
资源不足:通过社区募捐或政策倡导补充;
-
伦理困境:如保密与团队信息共享的平衡,需获取知情同意;
-
倦怠风险:支持性督导保障工作者效能。
个案管理本质是“服务中的服务”,确保脆弱群体获得连贯、有尊严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