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简答题
1. 简述社会行政的含义
社会行政是指在社会福利领域内,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管理职能,有效配置社会资源,提供社会福利服务,以满足社会需求、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过程。它既是社会福利体系的组成部分,也是实现社会福利目标的重要手段。
2. 简述个案管理的实施原则
(1)案主自决原则:尊重案主的自主选择权,鼓励其参与服务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2)系统性原则:整合多方面的资源和服务,提供全面、连续的支持。
(3)个别化原则:根据案主的独特需求和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服务计划。
(4)协作原则:加强不同服务提供者之间的沟通与协作,确保服务的连贯性。
(5)评估与反馈原则:持续评估服务效果,并根据反馈调整服务计划。
3. 简述小组工作的特点和功能
特点:
(1)通过小组互动促进个人成长和行为改变;
(2)强调团体动力和成员间的相互支持;
(3)具有明确的目标和结构化的活动设计;
(4)适用于解决共同问题或发展特定技能。
功能:
(1)教育功能:帮助成员学习新知识和技能;
(2)支持功能:提供情感支持和归属感;
(3)治疗功能:协助成员解决心理或行为问题;
(4)社会化功能:促进成员适应社会规范和角色。
4. 简述社会照顾模式
社会照顾模式是一种以案主为中心的服务模式,强调在自然环境中(如家庭、社区)为弱势群体(如老年人、残疾人、儿童)提供长期、持续的支持与服务。其核心是通过整合正式与非正式资源,帮助案主维持独立生活能力,提升生活质量,而非仅仅依赖机构化照顾。
5. 简述社会工作和社会福利的区别
(1)性质不同:社会福利是国家或社会为保障公民基本生活而提供的制度性支持(如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工作是运用专业方法帮助个人、群体或社区解决问题、提升福祉的服务活动。
(2)实施主体不同:社会福利主要由政府主导;社会工作由专业社会工作者实施。
(3)焦点不同:社会福利侧重于宏观制度与资源分配;社会工作侧重于微观干预和人的改变。
(4)手段不同:社会福利通过政策与资金分配实现目标;社会工作通过个案、小组、社区等方法直接提供服务。
二、案例分析题
1.
王小姐是HIV病毒携带者。她跟男友已同居两年,感情很好。王小姐在得知病情后,请求社会工作者不要告知其男友,害怕其男友离开她。她是外地人,独自来这所大城市,如果她男朋友离开她,她在这里无依无靠。社工面对此种情况很头疼。
(1) 分析案例中涉及的伦理困境
① 保密原则与保护他人利益的冲突:社会工作者有义务为王小姐的病情保密,但隐瞒信息可能使其男友面临健康风险(HIV传染风险)。
② 案主自决与专业责任的冲突:王小姐要求不告知男友,但社会工作者需权衡其自主权与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
③ 安全与福祉的冲突:王小姐担心失去支持,但隐瞒信息可能加剧其心理压力,并导致更严重的后果(如关系破裂或法律问题)。
(2) 伦理抉择
① 评估风险:确认王小姐男友的感染风险(如是否已有 unprotected sex)。
② 强化沟通:鼓励王小姐自行告知男友,并提供心理支持与沟通技巧指导。
③ 寻求督导:与专业督导或伦理委员会讨论,权衡利弊。
④ 法律与伦理平衡:若风险极高且王小姐坚持隐瞒,可能需突破保密原则(遵循“保护生命”优先原则),但需提前告知王小姐并尽量减少伤害。
⑤ 后续支持:无论是否告知,均应为王小姐提供情感支持、医疗资源链接及长期辅导。
2.
社会工作者为患病儿童家属开展了小组工作其中方案如下。
具体目标:帮助患儿家属学习和掌握自我减压的方法和技巧。具体内容和过程
①热身活动。
②回顾上一次工作内容
③讨论压力给生活带来的负面情绪。④观看儿童护理片,教授家长护理知识。⑤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家庭中面临的情况,夫妻协作,合作完成。
⑥总结。
(1) 存在的问题
① 目标与内容脱节:活动目标为“学习自我减压方法”,但内容包含护理知识(④)和夫妻协作(⑤),与减压关联性弱。
② 缺乏针对性减压技巧:未设计具体减压方法(如放松训练、情绪管理)。
③ 结构不合理:讨论负面情绪(③)后直接跳至护理教学,可能加剧焦虑,未提供缓解策略。
④ 角色扮演偏离主题:模拟家庭协作虽重要,但未直接关联减压目标。
(2) 完善方案
① 增减压技巧环节:在③后加入“教授放松技巧(如深呼吸、正念)”和“分享有效减压经验”。
② 调整内容顺序:
-
③讨论压力负面影响 → ④学习减压方法(替换原护理教学) → ⑤角色扮演(应对压力情境) → 保留护理知识作为附加资源(移至结尾或单独环节)。
③ 强化目标聚焦:删除或合并偏离主题的内容,确保每环节直接服务于减压目标。
④ 增加实践与反馈:让家属练习减压技巧并分享感受,强化应用能力。
三、论述题
1. 论述社会政策制定的一般程序
社会政策制定通常包含以下阶段:
(1)问题识别与议程设置:通过社会调查、公众诉求等发现社会问题,并将其纳入政策议程。
(2)政策调研与方案设计:收集数据、分析成因、借鉴经验,设计多种政策方案并预测效果。
(3)政策论证与决策:组织专家、利益相关方参与论证,权衡利弊后由决策者选定方案。
(4)政策合法化:通过立法或行政程序(如颁布法规、文件)使政策获得权威性。
(5)政策实施与执行:由政府或指定机构资源配置、组织实施,确保政策落地。
(6)监测与评估:跟踪政策执行效果,通过反馈机制调整优化政策。
(7)终止或延续:根据评估结果决定政策终止、修订或延续。
整个过程需强调公众参与、科学性和适应性,以保障政策公平有效。
2. 论述小组工作的治疗模式
小组工作的治疗模式(又称临床模式或矫治模式)以心理学理论为基础,通过小组互动治疗成员的心理、行为或情绪问题。其核心要素包括:
(1)理论基础:融合精神分析、认知行为、人本主义等理论,针对特定问题(如成瘾、创伤)设计干预。
(2)工作者角色:作为专家和治疗者,评估成员需求、制定治疗计划、引导小组进程。
(3)小组结构:通常为封闭式、有时间限制,成员需筛选(同质性问题),强调保密和安全环境。
(4)治疗机制:
-
团体动力:利用支持、倾诉、反馈等互动促进改变;
-
技能训练:教授应对策略(如情绪调节、社交技巧);
-
洞察与宣泄:帮助成员识别问题根源并表达情感。
(5)应用领域:适用于心理健康(如抑郁小组)、行为矫正(如戒瘾小组)、创伤恢复(如丧亲小组)等。
该模式注重个体改变与团体过程的结合,但需专业能力以确保伦理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