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解释
-
社会工作:以助人自助为宗旨,运用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帮助个人、家庭、群体或社区解决社会问题、提升社会功能、促进社会公正的专业服务活动。
-
社会工作者:经过专业教育和培训,从事社会工作职业,通过个案、小组、社区等方法为服务对象提供支持与服务的专业人员。
-
社会福利:国家或社会通过制度、政策和服务,为全体成员(尤其是弱势群体)提供的基本生活保障和福祉改善措施。
-
儿童社会工作:针对儿童及其家庭的需求,通过保护、教育、心理支持等服务,促进儿童健康成长与权益保障的专业领域。
-
个案工作:以个体或家庭为服务对象,通过一对一的专业关系,评估问题、制定计划并协助解决个人社会功能问题的社会工作方法。
二、简答题
-
社会工作者对服务对象的伦理责任:
-
尊重服务对象的自决权与尊严;
-
保密原则(法律例外情况下除外);
-
避免利益冲突,保持专业边界;
-
提供平等、非歧视的服务;
-
优先保障服务对象的福祉。
-
-
社会工作过程模式及其基本环节:
-
接案:建立专业关系,初步评估问题;
-
预估:全面收集信息,分析需求与资源;
-
计划:制定干预目标与策略;
-
介入:实施服务计划;
-
评估:检验干预效果;
-
结案:终止服务并跟进。
-
-
中国社会工作价值体系的来源:
-
中国传统文化(如儒家“仁爱”思想);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公平、和谐);
-
西方社会工作专业伦理(人权、社会正义);
-
本土实践经验(如社区治理创新)。
-
-
社会工作者的四种角色:
-
服务提供者(直接帮助);
-
资源链接者(协调社会资源);
-
倡导者(为弱势群体发声);
-
研究者(反思与改进实务)。
-
三、论述题
-
社会工作理论对社会工作的作用:
-
指导实践:提供问题分析框架(如生态系统理论);
-
解释现象:理解服务对象行为背后的社会心理因素;
-
干预依据:如认知行为理论指导心理干预;
-
专业合法性:增强社会工作的科学性与公信力。
-
-
中国社会工作的类型:
-
政府主导型(如民政部门的社会救助);
-
社区嵌入式(社区服务中心);
-
社会组织型(NGO提供的专业服务);
-
企业社会工作(员工关怀与EAP计划)。
-
-
以增权理论(Empowerment Theory)为例:
(1) 理论内容及评价:-
内容:强调通过资源、知识和能力的赋予,帮助弱势群体克服结构性压迫,实现自主决策。
-
评价:优势在于关注社会公平,但可能忽视个体差异或外部环境限制。
(2) 实务运用与理论功能:
-
运用:在社区工作中组织妇女技能培训,提升其经济独立性;在个案中鼓励服务对象参与决策。
-
功能:理论指导社会工作者识别权力不平等,并通过干预增强服务对象的能动性,体现“助人自助”核心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