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解释

  1. 社会工作督导
    指由资深社会工作者对一线社工或实习生进行的专业指导过程,通过定期监督、教育支持和行政协调,提升其专业能力、确保服务质量并促进个人成长。包含教育性、支持性和行政性三大功能。

  2. 标签理论(Labeling Theory)
    社会学理论,强调社会群体通过给个体贴”越轨者”标签(如”问题青少年”)可能引发其自我认同改变,最终导致次级偏差行为。该理论认为偏差行为是社会建构的结果而非个人固有特质。

  3. 角色失败
    当个体无法履行其社会角色(如父母、员工等)的预期功能时出现的状态,表现为角色冲突、角色模糊或角色超载。常伴随焦虑、挫败感等负面情绪,是社会工作介入的重要领域。

二、简答题

  1. 社会工作要素

    • 价值体系:人道主义、社会正义等核心价值观

    • 理论知识:社会学、心理学等跨学科知识基础

    • 方法技术:个案/小组/社区工作三大方法

    • 服务对象:个人、家庭、群体或社区

    • 资源系统:正式与非正式支持网络

    • 专业伦理:保密、自决等实践原则

  2. 转型中的家庭和家庭社会工作的任务
    转型特征

    • 结构多元化(单亲、重组家庭增多)

    • 功能外移(教育、养老社会化)

    • 关系平等化
      工作任务

    • 增强家庭抗逆力

    • 修复失调家庭功能

    • 链接社区支持资源

    • 倡导家庭友好政策

  3. 同伴教育在矫正服务中的运用

    • 实施形式
      ① 前矫正人员现身说法
      ② 组建互助小组
      ③ 培养”同伴辅导员”

    • 优势
      ✓ 降低防御心理
      ✓ 经验可借鉴性强
      ✓ 成本效益显著

    • 注意事项
      需专业督导、避免负面亚文化传播

三、方案设计题

偏差行为青少年小组工作方案

  1. 背景分析

    • 服务对象:12-18岁有逃学、斗殴等行为的青少年(8-10人)

    • 需求评估:社交技能缺失、自我认知偏差、家庭支持不足

  2. 理论框架

    • 优势视角理论

    • 认知行为理论

    • 社会学习理论

  3. 具体设计

    阶段 目标 活动示例 方法
    关系建立 建立信任关系 “破冰”游戏、小组契约制定 互动体验式
    认知重构 纠正非理性信念 “我的优缺点树”绘制 艺术治疗
    技能训练 提升问题解决能力 校园冲突情景剧演练 角色扮演
    资源整合 构建支持网络 邀请成功蜕变青少年分享 榜样示范
    巩固结束 预防复发 制作成长纪念册 叙事治疗
  4. 评估机制

    • 过程评估:每次活动后填写《参与度量表》

    • 结果评估:前后测《青少年行为量表》对比

    • 跟踪评估:3个月后回访

  5. 风险预案

    • 小组冲突:制定明确的冲突解决规则

    • 退出处理:设置1对1补充辅导

  6. 预算(示例)

    • 材料费:200元

    • 专家督导费:800元

    • 意外保险:150元

该方案强调优势挖掘而非问题聚焦,通过团体动力促进行为改变,符合青少年同辈群体影响显著的心理特征。建议采用开放式小组形式,允许阶段性成员加入。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来源于网络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