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解释

  1. 社会保障
    指国家通过立法和行政措施,为公民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制度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旨在缓解社会风险(如失业、疾病、养老等),维护社会公平与稳定。

  2. 社区工作
    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之一,以社区为介入单位,通过组织居民参与、资源整合和能力建设,解决社区问题、促进社区发展,增强社区凝聚力和自治能力。

  3. 医务社会工作
    社会工作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实践,为患者及其家庭提供心理支持、资源链接、医患沟通协调等服务,帮助其应对疾病带来的社会、经济及心理问题。

  4. 专业社会工作
    以助人自助为核心理念,运用专业知识(如社会学、心理学)和技能,通过个案、小组、社区等方法,帮助个人或群体解决问题、提升社会功能的职业活动。

  5. 案主自决
    社会工作的核心价值观之一,指尊重服务对象(案主)在服务过程中自主决策的权利,社会工作者需在保障其知情权的前提下协助而非替代其做出选择。


二、简答题

  1. 社会工作服务对象的伦理守则

    • 尊重与尊严:平等对待,不歧视。

    • 保密原则:保护隐私,例外情况(如自伤、伤人风险)需打破保密。

    • 自决权:支持服务对象自主决策。

    • 知情同意:明确告知服务内容、风险及权利。

    • 避免利益冲突:不得利用服务对象谋取私利。

  2. 社区的工作模式

    • 地区发展模式:强调居民参与和社区能力建设,通过协商合作解决社区问题(如老旧小区改造)。

    • 社会策划模式:专家主导,理性规划解决具体问题(如社区养老设施建设)。

    • 社会行动模式:组织弱势群体争取权益(如维权抗议活动)。

  3. 社会行政的功能

    • 政策转化:将社会福利政策转化为可操作的服务方案。

    • 资源协调:整合人力、物力、资金等资源。

    • 监督评估:确保服务有效性和资金合理使用。

    • 组织管理:优化机构运行,提升服务效率。


三、论述题

  1. 我国的社会工作价值观

    • 以人为本:强调人的尊严和潜能,如精准扶贫中“扶志”与“扶智”结合。

    • 社会公正:关注弱势群体,推动教育、医疗资源公平分配。

    • 助人自助:通过能力建设实现长效脱贫(如技能培训)。

    • 本土化实践:结合传统文化(如“邻里互助”与社区工作融合)。

    • 党的领导与政府主导:在政策框架下开展服务(如社工参与乡村振兴)。

  2. 社会工作的助人功能

    • 微观层面:解决个人问题(如心理咨询、家庭关系调解)。

    • 中观层面:促进群体支持(如癌症患者互助小组)。

    • 宏观层面:推动政策完善(如倡导残疾人无障碍设施立法)。

    • 整合资源:链接政府、NGO、企业资源(如“公益创投”项目)。

    1. 请从个案工作的理论模式中(沟通理论、人本主义理论、增权理论)选一个理论加以阐述要点包括

    理论选择:增权理论
    (1) 理论内容与评价

    • 内容:认为弱势群体的困境源于权力缺失,通过提升意识、资源获取和能力建设(如教育、组织化)增强其控制生活的能力。

    • 评价

      • 优点:强调主体性,契合“助人自助”;适用于边缘群体(如农民工、妇女)。

      • 局限:可能忽视结构性压迫(如制度性歧视)。

    (2) 实务应用

    • 案例:农村妇女经济赋权项目

      • 意识提升:通过性别平等培训唤醒权利意识。

      • 技能赋能:提供手工艺技能培训,增强经济独立性。

      • 组织建设:成立合作社,集体争取市场资源。

    • 关键点:社工需扮演“使能者”角色,避免替服务对象决策。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来源于网络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