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解释
-
社会保障
指国家通过立法和行政措施,为公民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制度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旨在缓解社会风险(如失业、疾病、养老等),维护社会公平与稳定。 -
社区工作
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之一,以社区为介入单位,通过组织居民参与、资源整合和能力建设,解决社区问题、促进社区发展,增强社区凝聚力和自治能力。 -
医务社会工作
社会工作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实践,为患者及其家庭提供心理支持、资源链接、医患沟通协调等服务,帮助其应对疾病带来的社会、经济及心理问题。 -
专业社会工作
以助人自助为核心理念,运用专业知识(如社会学、心理学)和技能,通过个案、小组、社区等方法,帮助个人或群体解决问题、提升社会功能的职业活动。 -
案主自决
社会工作的核心价值观之一,指尊重服务对象(案主)在服务过程中自主决策的权利,社会工作者需在保障其知情权的前提下协助而非替代其做出选择。
二、简答题
-
社会工作服务对象的伦理守则
-
尊重与尊严:平等对待,不歧视。
-
保密原则:保护隐私,例外情况(如自伤、伤人风险)需打破保密。
-
自决权:支持服务对象自主决策。
-
知情同意:明确告知服务内容、风险及权利。
-
避免利益冲突:不得利用服务对象谋取私利。
-
-
社区的工作模式
-
地区发展模式:强调居民参与和社区能力建设,通过协商合作解决社区问题(如老旧小区改造)。
-
社会策划模式:专家主导,理性规划解决具体问题(如社区养老设施建设)。
-
社会行动模式:组织弱势群体争取权益(如维权抗议活动)。
-
-
社会行政的功能
-
政策转化:将社会福利政策转化为可操作的服务方案。
-
资源协调:整合人力、物力、资金等资源。
-
监督评估:确保服务有效性和资金合理使用。
-
组织管理:优化机构运行,提升服务效率。
-
三、论述题
-
我国的社会工作价值观
-
以人为本:强调人的尊严和潜能,如精准扶贫中“扶志”与“扶智”结合。
-
社会公正:关注弱势群体,推动教育、医疗资源公平分配。
-
助人自助:通过能力建设实现长效脱贫(如技能培训)。
-
本土化实践:结合传统文化(如“邻里互助”与社区工作融合)。
-
党的领导与政府主导:在政策框架下开展服务(如社工参与乡村振兴)。
-
-
社会工作的助人功能
-
微观层面:解决个人问题(如心理咨询、家庭关系调解)。
-
中观层面:促进群体支持(如癌症患者互助小组)。
-
宏观层面:推动政策完善(如倡导残疾人无障碍设施立法)。
-
整合资源:链接政府、NGO、企业资源(如“公益创投”项目)。
-
-
- 请从个案工作的理论模式中(沟通理论、人本主义理论、增权理论)选一个理论加以阐述要点包括
理论选择:增权理论
(1) 理论内容与评价-
内容:认为弱势群体的困境源于权力缺失,通过提升意识、资源获取和能力建设(如教育、组织化)增强其控制生活的能力。
-
评价:
-
优点:强调主体性,契合“助人自助”;适用于边缘群体(如农民工、妇女)。
-
局限:可能忽视结构性压迫(如制度性歧视)。
-
(2) 实务应用
-
案例:农村妇女经济赋权项目
-
意识提升:通过性别平等培训唤醒权利意识。
-
技能赋能:提供手工艺技能培训,增强经济独立性。
-
组织建设:成立合作社,集体争取市场资源。
-
-
关键点:社工需扮演“使能者”角色,避免替服务对象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