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解释
-
叙事治疗
叙事治疗是一种后现代心理治疗方法,由迈克尔·怀特和大卫·艾普斯顿提出。它强调通过重新讲述个人故事,帮助个体摆脱问题主导的叙事,建构更积极的身份认同。社会工作者通过外化技术(将问题与人分离)、挖掘特殊事件(寻找例外经历)和重构故事(赋予新意义)来增强案主的能动性。 -
社会服务机构评估
指系统性地考察社会服务机构的项目、服务或整体运作效果的过程,包括需求评估、过程评估和结果评估。目的是提升服务质量、优化资源配置、验证服务成效,常用方法包括定量数据分析、质性访谈和利益相关者反馈。 -
活动理论
活动理论源于老年社会工作,认为老年人通过持续参与社会活动(如志愿服务、兴趣小组)能维持社会角色、增强自我价值感,从而促进身心健康。其核心观点是“活跃的老龄化”比被动退休更有利于生活质量。
二、简述题
-
倡导在社会工作中的运用
-
定义:倡导是社会工作者代表弱势群体争取权益、改变不公平政策或制度的行动。
-
应用:
-
个案倡导:如帮助残疾人士申请福利;
-
政策倡导:推动留守儿童教育政策改革;
-
公众倡导:通过媒体消除对精神疾病患者的歧视。
-
-
作用:打破结构性压迫,促进社会正义。
-
-
增权功能
-
定义:增权(Empowerment)指通过提升个人或群体的能力、资源和社会参与,使其获得对生活的控制权。
-
层次:
-
个人层面:增强自信与技能(如就业培训);
-
人际层面:建立支持网络(如互助小组);
-
社会层面:倡导政策改变(如反贫困立法)。
-
-
核心:“助人自助”,避免依赖式救助。
-
-
社会工作在反贫困中的功能
-
微观:提供心理支持、资源链接(如低保申请);
-
中观:组织社区合作经济(如合作社);
-
宏观:参与扶贫政策设计(如推动教育公平);
-
优势视角:挖掘贫困者潜能(如手艺培训),而非仅关注缺陷。
-
三、案例分析题
案例1:
小王是山村小学的一名社工,他所在的小学里有一些学生是留守儿童,平常都由爷爷奶奶进行教养。经过了解,小王发现这些留守儿童都需要各方面的帮助与服务。
问:(1)上述留守儿童面临的问题
(2)为上述留守儿童设计服务方案
留守儿童服务
(1) 面临问题:
-
心理:孤独感、自卑;
-
教育:学业辅导缺失;
-
安全:隔代监护不足(如防性侵意识弱);
-
社会支持:亲子关系疏离、同伴交往障碍。
(2) 服务方案:
-
目标:提升心理健康、强化社会支持、保障安全。
-
措施:
-
成长小组:每周一次团体活动(如绘画治疗);
-
“代理家长”计划:培训志愿者定期家访;
-
家校合作:开设爷爷奶奶教养技巧讲座;
-
资源链接:对接公益组织提供在线教育设备。
-
-
评估:前后测心理量表、学业成绩跟踪。
案例2:
一名女士因工作造成残疾,在家没有办法就业,不能分担家里的沉重的经济负担,还需要家人以及 其孩子的照顾,感觉自己是孩子的累赘,产生了自杀的念头,幸好被家人及时发现。但是该女士仍然有自 杀的念头。其家人前来向服务对象求助。
残疾女士自杀干预
(1) 面临问题:
-
心理:自我否定、抑郁情绪;
-
经济:失业导致家庭负担;
-
家庭关系:愧疚感引发冲突;
-
社会排斥:残疾歧视、社交孤立。
(2) 服务方案:
-
危机介入:
-
签订“不自伤协议”,联动心理咨询师;
-
家人参与24小时监护排班。
-
-
长期支持:
-
职业康复:链接居家就业资源(如手工艺品代工);
-
家庭治疗:改善沟通模式(如“优点轰炸”练习);
-
政策倡导:协助申请残疾津贴、医疗救助;
-
同伴支持:加入残疾人互助会。
-
-
评估:定期自杀风险评估、家庭满意度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