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解释
-
社会工作
以助人自助为核心理念,运用专业方法帮助个人、群体增强社会功能,解决社会问题的职业活动。 -
小组工作
通过小组互动促进成员社会适应能力发展的专业方法,强调群体动力与互助支持。 -
社会支持网络
个体通过社会关系获取的物质与情感支持系统,包括正式(机构)和非正式(亲友)资源。 -
参与观察
研究者深入研究对象生活环境,在参与中系统记录行为的质性研究方法,常见于人类学研究。 -
功能社区
基于共同目标或功能形成的共同体(如学校、企业),区别于地域社区,强调功能性联结。 -
操作化
将抽象概念转化为可测量指标的过程,如将”贫困”操作化为”人均年收入低于X元”。
二、简答题
-
暴力循环论
-
提出者:Lenore Walker
-
核心观点:暴力行为在代际间传递,童年目睹/经历暴力者易在成年后成为施暴者或受害者
-
三阶段循环:紧张积累→暴力爆发→蜜月期
-
-
社会工作领域
-
按人群:儿童、老年、妇女、残障人士等
-
按问题:贫困、家庭暴力、药物滥用、精神健康等
-
按场域:学校、医院、监狱、企业、社区等
-
-
儿童成长特点
-
阶段性: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八阶段理论(如0-1岁信任感建立)
-
差异性:个体发展速度不均衡
-
可塑性:环境对早期发展影响显著
-
系统性:家庭-学校-社区多维影响
-
-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
-
核心命题:妇女受压迫根源是私有制和阶级社会
-
解放路径:通过参与社会劳动实现经济独立
-
历史唯物主义视角:家庭制度反映生产关系
-
三、论述题
-
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区别
维度 定性研究 定量研究 认识论 建构主义 实证主义 数据形式 文字/图像 数值 抽样方式 目的性抽样 随机抽样 分析方法 主题编码 统计分析 优势 深度理解意义 宏观规律概括 -
社会工作研究的特征与困难
-
特征:
✓ 实践导向(研究-干预循环)
✓ 价值涉入(强调社会正义)
✓ 多元方法(混合方法常见) -
困难:
✘ 伦理困境(如弱势群体研究)
✘ 实务工作者研究能力不足
✘ 证据转化应用率低
-
-
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家庭工作
-
批判传统性别分工(”男主外女主内”)
-
关注家庭暴力中的权力关系
-
干预策略:
✓ 促进家务劳动平等分配
✓ 增强妇女经济赋权
✓ 解构性别刻板印象教育
-
-
实地研究的特点
-
方法论特点:
• 自然情境下进行
• 研究者作为核心工具 -
优势:
• 获取真实情境数据(如家庭互动实录) -
局限:
• 耗时成本高(可能需数月田野调查)
• 效度受研究者主观性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