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解释
-
社会支持网络
由个体社会关系构成的系统性支持体系,包括正式资源(政府、社会组织)和非正式资源(亲友、邻里),通过物质援助、情感关怀、信息共享等方式增强个体应对困境的能力。 -
家庭社会工作
以家庭系统为介入单位的社会工作方法,通过评估家庭功能、改善成员互动、链接社会资源,解决家庭危机(如贫困、暴力),促进家庭可持续发展。 -
参与观察
质性研究方法论技术,研究者深入研究对象生活情境,通过长期共同活动与观察收集一手资料,兼具”参与者”和”观察者”双重角色,常用于人类学、社区研究。 -
社区工作
以社区为载体的专业实践,通过组织动员社区居民参与集体行动(如社区营造、权益倡导),增强社区能力,解决公共性问题。常用模式包括地区发展、社会策划、社会行动。 -
内容分析
系统化分析文本资料的研究方法,通过编码、分类、统计显性/隐性内容,揭示传播媒介中的模式化特征。可定量(频次统计)或定性(主题提炼)。
二、简答题
-
小组工作治疗模式特点
-
临床导向:针对心理行为问题实施干预
-
结构化设计:按”评估-目标设定-干预-评估”流程开展
-
治疗性要素:运用团体动力学(如凝聚力、模仿学习)
-
专业权威:工作者主导活动进程
-
典型应用:药物依赖团体、创伤治疗小组
-
地区发展模式经验概括
-
核心理念:强调社区自决和能力建设
-
策略路径:
✓ 培育在地领袖(如社区骨干培训)
✓ 建立沟通平台(居民议事会)
✓ 实施小型实事项目(环境微改造) -
适用情境:社区共识不足但冲突不明显
-
局限:周期长,不适于紧急问题
-
儿童成长特点
-
阶段性发展:埃里克森理论强调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社会任务(如学龄期勤奋感培养)
-
系统影响:家庭-学校-社区构成的生态系统(布朗芬布伦纳理论)
-
特殊脆弱性:依赖性强,易受虐待/忽视影响
-
权利主体:需保障生存权、发展权、参与权(UNCRC框架)
-
定量与定性研究区别
| 维度 | 定量研究 | 定性研究 |
|————-|————————–|————————–|
| 认识论 | 实证主义 | 解释主义/建构主义 |
| 数据形式 | 标准化数值数据 | 文本/图像/实物资料 |
| 抽样方式 | 概率抽样 | 目的性抽样 |
| 分析技术 | 统计分析 | 主题编码/叙事分析 |
| 效度标准 | 信度、效度 | 可信性、可转移性 |
三、论述题
-
实地研究特点
-
深度情境化:通过长期田野调查(如6个月以上驻村)获取”深描”资料
-
方法三角验证:结合观察日志、深度访谈、实物收集提升研究效度
-
研究者工具化:强调研究者自我反思(如记录”研究备忘录”)
-
伦理挑战:需处理”局内人-局外人”身份张力,避免剥削研究对象
-
典型应用:农民工社区生活研究、边缘群体亚文化研究
-
社会性别视角下家庭社会工作
-
分析框架:
✓ 解构传统性别角色(如”母职惩罚”现象)
✓ 关注家庭内资源分配(财产继承权差异)
✓ 识别结构性压迫(职场性别歧视的连锁效应) -
干预策略:
✓ 开展性别意识小组(男性参与育儿工作坊)
✓ 推动家庭政策倡导(弹性工作制提案)
✓ 建立女性支持网络(家暴幸存者互助会) -
典型案例:云南某机构”妇女掌权”家庭经济项目使女性贷款获贷率提升40%
-
脱贫攻坚中社会工作者角色
-
多维角色群:
✓ 服务提供者(建档立卡精准评估)
✓ 资源链接者(对接产业扶贫项目)
✓ 能力建设者(种植技术培训)
✓ 政策影响者(反馈低保政策执行问题) -
核心作用机制:
✓ 可持续生计框架应用(SWOT分析农户资产)
✓ 内生动力激发(通过社区合作社培育主体性)
✓ 防返贫监测系统建设(建立预警指标体系) -
实践创新:湖南”三区计划”社工站实现扶贫服务覆盖率达92%
四、案例分析题
1.小风嫁到贫困山区,独自带2个孩子,很艰苦。后来国家扶贫,书记给他建档盖房子,申请资金买了两头猪,再后来社区工作者也帮她。
(1)分析她家遇到哪些问题?有哪些需要?
(2)书记给她的帮助有哪些?能帮她度过难关吗?
(3)制定一份服务策略。
2.”邻里守望 互助共享“嵩屿街道农村留守儿童和闲境儿童关爱服务项目组在前期需求调研结果也显示有24.72%的闲境儿童希望能提供人际关系指导,针对困境儿童的实际情况和需要,请指策划一个压力管理小组活动。
案例1解决方案
(1) 问题与需求分析
-
问题清单:
✓ 经济贫困(收入低于贫困线)
✓ 育儿压力(2孩照料负担)
✓ 社会隔离(山区地理隔绝)
✓ 发展能力不足(缺乏职业技能) -
需求层次:
✓ 生存需求(基本生活保障)
✓ 发展需求(养殖技能培训)
✓ 心理需求(压力疏导支持)
(2) 书记帮扶评估
-
帮扶措施:
✓ 住房保障(危房改造项目)
✓ 生产启动(牲畜资产提供)
✓ 政策兜底(低保资格认定) -
效果局限:
✓ 未解决市场风险(猪价波动)
✓ 缺乏持续技能输入
✓ 儿童照料支持缺位
(3) 服务策略设计
案例2小组方案设计
小组名称:”压力解码器”人际成长小组
理论框架:拉扎勒斯压力应对理论+社会学习理论
具体设计:
节次 | 目标 | 活动内容 | 技术要点 |
---|---|---|---|
1 | 建立安全环境 | 制作”压力面具”艺术表达 | 团体契约签订 |
2 | 识别压力源 | 绘制”压力地图”(家庭/学校/同伴) | 社会计量技术运用 |
3 | 非暴力沟通训练 | 角色扮演”说’我’不说’你'” | 行为预演+视频反馈 |
4 | 建立支持网络 | “守护天使”秘密支持活动 | 社会支持图谱绘制 |
5 | 巩固改变 | 制作”抗压工具包”(含呼吸法等) | relapse预防策略教学 |
评估方案:
-
过程评估:每次活动后填写《心情温度计》量表
-
结果评估:比较前后测《儿童压力量表(CPSS)》得分
-
追踪评估:3个月后回访人际冲突发生率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