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解释
-
优势视角
强调发掘服务对象个人及环境中的优势资源,而非聚焦问题缺陷。核心信念:个体具有内在潜能和资源,社会工作者需协助其识别并运用这些优势实现改变。 -
个案管理
针对多重问题需求的个体/家庭,通过评估、计划、协调、监督和评估等系统化流程,整合多部门资源,提供连续性、协调性的专业服务。 -
社区照顾
通过正式与非正式支持网络,使弱势群体(如老人、残障人士)在熟悉社区中获得生活照料与情感支持。包含”在社区照顾”和”由社区照顾”两种模式。 -
临终关怀
为临终患者及其家属提供生理疼痛管理、心理疏导、社会支持等全人服务,旨在提升生命末期尊严与质量,涵盖哀伤辅导等后续服务。
二、简答题
-
社会工作专业关系及实务影响
-
特征:目的性、非平等性、专业性、动态性
-
影响:①信任关系是干预基础;②界限不清易导致依赖;③双重关系可能损害客观性;④关系质量直接影响服务成效
-
-
学校社会工作培养自我效能感方法
-
成就体验:分解任务设置阶梯目标
-
替代学习:组织朋辈榜样分享会
-
言语劝说:采用成长型思维反馈
-
情绪唤醒:正念训练缓解焦虑
-
-
游戏辅导特点与原则
-
特点:①非语言沟通媒介;②隐喻性表达;③自主探索空间
-
原则:①儿童主导原则;②安全性原则;③渐进性原则;④文化敏感性原则
-
-
矫正社会工作同伴教育
-
效果:①降低防御心理;②促进经验内化;③重建社会支持
-
方法:①组建”过来人”导师团队;②设计情景模拟工作坊;③建立同伴互助小组
-
三、案例分析题
(1) 家庭结构图
[奶奶] | [父亲]——[母亲](离异) | [小元15岁]
(2) 家庭介入策略
-
开展亲子沟通工作坊(改善父亲教养方式)
-
链接社区养老资源(缓解奶奶照料压力)
-
构建家庭支持联盟(建立定期家庭会议机制)
(3) 校园暴力应对策略
-
初级预防:开展反欺凌主题班会(角色扮演技术)
-
次级干预:建立”校园守护者”同伴监督网络
-
三级响应:实施加害者-受害者调解会议(恢复性司法)
四、方案设计题
(1) 失独老人小组计划书
要素 | 内容 |
---|---|
名称 | “生命花园”哀伤疗愈小组 |
目标 | ①处理哀伤情绪 ②重建社会连接 |
节次 | 6次(每周1次×90分钟) |
活动 | 第1次”生命故事树”;第3次”记忆盒子制作”;第5次”社区资源地图” |
评估 | 前后测《哀伤反应量表》+成员满意度问卷 |
(2) 通用过程模式方案
-
接案:采用非评判态度进行家访,使用情感反映技术建立关系
-
评估:绘制生态图分析社会支持系统,识别妻子抑郁风险等级
-
计划:设定短期(情绪稳定)、中期(健康管理)、长期(社会再融入)目标
-
介入:①引入心理咨询资源 ②对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③组建社区互助会
-
评估:采用GAS目标达成量表进行多维评估
-
结案:举行家庭仪式确认进步,建立后续随访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