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解释

  1. 社会联结理论
    由赫希(Hirschi)提出,认为个体与社会的联结强度(包括依附、承诺、参与和信念)直接影响其行为选择。联结越强,越可能遵守社会规范;反之则可能产生越轨行为。

  2. 历奇辅导
    通过户外冒险、团队挑战等体验式活动,帮助参与者在克服困难中提升自我认知、团队合作能力及抗逆力,常用于青少年社会工作。

  3. 反移情
    指社工在专业关系中因个人经历或情感对案主产生的非理性反应,可能影响判断。需通过督导和自我觉察加以管理。


二、简答题

  1. 维持专业关系的方法

    • 明确角色边界与服务目标

    • 保持真诚、共情的沟通

    • 定期评估进展并调整计划

    • 处理冲突时聚焦问题而非个人

    • 遵守伦理守则(如保密原则)

  2. 妇女增能的方法

    • 开展性别意识教育

    • 提供技能培训与就业支持

    • 建立互助小组促进经验分享

    • 倡导政策改变以消除结构性歧视

    • 协助获取法律、医疗等资源

  3. 残疾人康复服务内容

    • 医疗康复:物理治疗、辅具适配

    • 教育康复:特殊教育或融合教育支持

    • 职业康复:职业技能训练与就业安置

    • 社会康复:社区融入与社会支持网络构建

    • 心理康复:心理咨询与家庭辅导

  4. 构建社会支持网络的策略

    • 评估案主现有支持资源(家庭、朋友等)

    • 链接社区资源(志愿组织、互助团体)

    • 推动家庭会议或社区活动增强联结

    • 运用技术手段(如线上支持平台)

    • 倡导政策支持(如残障人士福利)


三、方案设计题:社区垃圾分类

1. 信息收集

  • 方法:问卷调查、焦点小组、实地观察、社区领袖访谈

  • 内容:居民垃圾分类知识水平、现有设施问题、投放习惯、抵触原因

  • 对象:居民(分层抽样)、物业、清洁工、社区商户

2. 社区资源列举

  • 物质资源:垃圾站、分类垃圾桶、宣传栏

  • 组织资源:居委会、环保社团、物业公司

  • 人力资源:社区志愿者、学校师生、退休干部

3. 开发社区人力资源

  • 招募并培训志愿者担任”垃圾分类督导员”

  • 联合学校开展”小手拉大手”教育活动

  • 动员社区积极分子成立环保倡导小组

  • 邀请专家进行科普讲座

4. 居民反对垃圾桶设置的介入

  • 倾听诉求:了解具体担忧(如异味、噪音)

  • 协商方案:调整位置、增加清洁频次、加装除臭设施

  • 利益平衡:召开居民议事会共同决策

  • 补偿机制:如优先享受社区其他福利

  • 教育宣传:通过数据说明选址的科学性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来源于网络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