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解释
-
增能(Empowerment)
指通过教育、资源提供、技能培训等方式,帮助个人或群体增强自身能力,提升对生活的控制感和决策权,从而克服弱势地位的过程。 -
小组动力学(Group Dynamics)
研究小组内部互动规律的理论,包括成员角色、权力结构、沟通模式、凝聚力等要素,旨在优化小组功能以实现共同目标。 -
标签理论(Labeling Theory)
社会学理论,认为个体或群体的”偏差行为”是社会通过标签(如”罪犯””问题少年”)强加定义的结果,这种标签可能导致被标签者内化身份并持续该行为。 -
社区照顾(Community Care)
一种服务模式,通过整合正式资源(专业机构)与非正式资源(家庭、邻里),支持弱势群体(如老人、残障人士)在社区中生活,减少机构化照顾。
二、简答题
-
小组焦点座谈会的优点
-
高效收集多元观点
-
互动激发深度讨论(团体动力效应)
-
成本低于个别访谈
-
可观察非语言信息
-
灵活调整讨论方向
-
-
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
-
核心:强调家庭沟通、自我价值感及系统互动。
-
技术:家庭雕塑、沟通姿态分析(指责型、讨好型等)、冰山隐喻(探索深层需求)。
-
目标:改善家庭关系,提升成员自尊与一致性表达。
-
-
心理治疗模式的内容和特点
-
内容:通过专业关系,运用心理学理论(如认知行为、精神分析)解决心理问题。
-
特点:
-
个体化服务
-
强调治疗性关系
-
科学理论为基础
-
注重隐私与伦理
-
-
-
项目评估步骤要素
-
明确评估目标
-
设计评估框架(指标、方法)
-
数据收集(问卷、访谈等)
-
数据分析与解释
-
撰写报告并反馈结果
-
应用评估改进服务
-
三、论述题
-
社区工作各阶段的工作重点
-
准备阶段:需求评估、建立信任、资源盘点。
-
启动阶段:动员居民、组建核心小组、确定优先议题。
-
计划阶段:制定目标、设计参与式行动方案。
-
实施阶段:协调资源、开展活动、处理冲突。
-
巩固阶段:制度化成果、培养社区领袖。
-
评估阶段:总结成效、反思不足、规划未来。
关键点:全程注重居民参与、权力再分配及可持续性。
-
-
社会支持网络的内容
-
结构层面:
-
正式支持(政府、专业机构)
-
非正式支持(家庭、朋友、邻里)
-
-
功能层面:
-
工具性支持(物质、服务)
-
情感性支持(共情、陪伴)
-
信息性支持(建议、资讯)
-
-
干预策略:
-
链接资源(如转介服务)
-
强化现有网络(如家庭辅导)
-
构建新网络(如互助小组)
-
-
意义:缓冲压力,提升个人适应能力,促进社会融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