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解释
-
案主自决
社会工作者尊重服务对象自主决定权利的原则,在专业范围内协助其获得信息并评估后果,但最终决定权属于服务对象。体现”助人自助”核心理念。 -
家庭社会工作
以家庭整体为服务对象,运用专业方法改善家庭关系、解决家庭问题的实务领域。特点包括:系统视角、注重家庭互动、整合资源等。 -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研究个体/群体行为与社会环境互动的理论框架,强调”人在情境中”。核心观点:人的行为是生物-心理-社会因素与环境持续互动的结果。 -
社区服务
以社区为基础提供的福利性服务,包括公共服务(如养老)和互助服务(如邻里帮扶)。具有地域性、公益性、社会性特征。
二、简答题
-
社会工作伦理原则
① 服务对象利益优先;② 尊重自决权;③ 保密原则;④ 非评判态度;⑤ 文化敏感性;⑥ 专业能力建设;⑦ 社会正义倡导。 -
精神分析的内容和贡献
内容:
-
潜意识理论(本我/自我/超我)
-
心理防御机制
-
童年经验对人格发展的影响
贡献: -
开创心理治疗先河
-
强调早期经历的重要性
-
为临床社会工作提供分析工具
-
社区三大工作模式
① 地区发展模式:强调社区参与和能力建设(如居民议事会)
② 社会策划模式:专家主导的技术理性路径(如社区改造规划)
③ 社会行动模式:组织弱势群体争取权益(如维权倡导) -
中国居家养老的必要性
① 老龄化加速(2025年60岁以上达3亿);
② 传统文化”孝道”影响;
③ 机构养老资源不足(床位缺口超400万);
④ 成本效益优势(节省2/3养老支出);
⑤ “9073”养老体系政策要求。
三、案例分析题
案例1(家庭教育问题)
(1) 增能理论分析无力感
① 个人层面:长期被教师标签为”问题家长”,自我效能感降低
② 人际层面:缺乏家长互助网络,孤立无援
③ 环境层面:学校制度僵化,家长参与渠道缺失
(2) 问题分析
① 亲子沟通障碍(青春期冲突)
② 家校合作失效(单方面问责机制)
③ 母亲情绪压力(焦虑转嫁)
④ 教育观念冲突(传统vs现代)
(3) 干预策略
-
个人:开展亲子沟通技巧培训(如非暴力沟通)
-
小组:组建”家长互助会”分享经验
-
社区:推动建立”家校社”联席会议制度
案例2(网瘾青少年)
(1) 理论分析
① 家庭系统理论:父母矛盾导致家庭功能失调,子女通过网瘾转移冲突
② 认知行为理论:错误认知(”游戏是唯一寄托”)强化沉迷行为
③ 优势视角:忽视其网络技术特长等潜在优势
(2) 干预方案
通用模式六阶段:
-
接案:建立信任关系(通过游戏话题切入)
-
评估:绘制家庭生态图,识别压力源
-
计划:签订三方行为契约(父母需停止当孩子面争吵)
-
介入:
-
家庭治疗(改善沟通模式)
-
兴趣转移(将编程特长转化为学习动力)
-
-
评估:每周屏幕时间监测
-
结案:组建校园电竞社规范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