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解释

  1. 在社区中照顾
    指通过整合社区资源,为弱势群体(如老年人、残障人士等)提供非机构化的支持服务,使其能在熟悉环境中获得照料。强调社区支持网络构建与正式服务的衔接。

  2. 苏格拉底提问
    一种通过连续质疑引导个体自我反思的对话技术,其特点包括:开放性提问、逻辑归谬、促使对话者发现认知矛盾。在社会工作中常用于激发服务对象自主解决问题能力。

  3. 超我
    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中的道德组成部分,由社会规范内化形成,通过良知和自我理想两个机制约束本我冲动。其过度发展可能导致焦虑或强迫行为。

  4. 使能者
    社会工作者角色之一,指通过资源链接、能力建设等方式增强服务对象自主解决问题能力的专业行为,核心是”助人自助”理念的实践。

二、简答题

  1. 个案管理
    定义:针对多重问题服务对象,通过评估、计划、协调、监督等系统化程序整合资源的服务方法。
    特点:①全人服务视角 ②跨部门协作 ③注重成本效益 ④服务周期完整(含结案后跟进)。

  2. 反实证主义方法论
    核心主张:反对将自然科学方法简单移植到社会科学研究。
    特征:①强调主观意义理解(韦伯”理解社会学”) ②关注价值关联 ③采用质性研究路径 ④批判结构决定论(如批判理论)。

  3. 家庭结构治疗模式(Minuchin)
    三大干预技术:

  • 加入(家庭成员互动模式观察)

  • 重构(改变不良子系统边界)

  • 情境重塑(设计新的互动场景)
    治疗目标:建立清晰的层级结构与弹性边界。

  1. 任务中心模式要义
    ①问题导向:聚焦明确可操作的具体问题
    ②时限性:通常8-12次会谈
    ③任务阶梯:将大目标分解为阶段性行动协议
    ④理论基础:短期治疗理论+问题解决学派。

三、论述题

  1. 我国社会福利行政体系特点与行动方式
    特点:

  • 政府主导的多元主体参与(民政部门统筹,社会组织补充)

  • 属地化管理与垂直监督结合

  • 政策试点推广机制(如”先行先试”)

行动方式:
①资源动员:财政拨款+福彩公益金+社会捐赠
②服务递送:购买服务(第三方评估)、公办机构托底
③技术创新:”互联网+政务”服务整合(如全国低保信息系统)。

  1. 地区发展模式 vs 社会策划模式
    | 维度 | 地区发展模式 | 社会策划模式 |
    |————-|—————————–|—————————–|
    | 目标 | 社区能力建设 | 解决具体社会问题 |
    | 权力结构 | 自下而上参与式民主 | 专家主导的技术理性 |
    | 技术路线 | 共识构建(如开放空间会议) | 社会指标分析+方案优选 |
    | 适用情境 | 社区认同感缺失 | 资源分配矛盾突出 |
    | 局限 | 效率较低 | 居民依赖性可能增强 |

四、案例分析题

(1) 社会转型理论分析

  • 制度真空:单位制解体后社区治理体系未完全建立,物业-业委会-居委会权责模糊

  • 规范弱化:人口流动导致社区认同降低,公共空间维护的集体行动困境

  • 需求升级:后疫情时代对居住环境要求提高与老旧设施的矛盾

  • 结构张力:行政主导的临时管控(核酸群)与常态化自治机制缺位。

(2) 社区议事计划设计
① 准备阶段(1个月)

  • 社区漫步绘制问题地图

  • 招募多元代表(按楼栋/年龄/租户比例)

② 议事规则

  • 罗伯特议事规则本土化修改

  • 线上+线下混合参与机制

③ 实施流程

问题公示 → 利益方听证 → 方案票选 → 执行监督组(居民+物业+居委会)

(3) 社区营造干预计划
第一阶段(1年):基础建设

  • 空间改造:参与式设计工作坊(电梯加装意见征集)

  • 文化认同:社区口述史项目(老居民访谈)

第二阶段(2-3年):制度固化

  • 建立物业费共管账户(透明化使用)

  • 培育社区社会组织(环境监督队、邻里调解组)

评估指标

  • 硬指标:物业费缴纳率、公共设施报修响应速度

  • 软指标:社区归属感量表得分、自组织活动频次。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来源于网络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