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解释

  1. 社会工作
    以助人自助为核心理念,运用专业知识与方法,为个人、家庭、群体、社区提供专业服务,解决社会问题、增强社会功能的职业活动。
  2. 文化堕距(奥格本提出)
    社会变迁中物质文化先于非物质文化发生变革,导致两者发展不同步而产生的社会适应滞后现象。
  3. 社会转型
    社会结构从传统向现代的整体性转变过程,包括经济体制、社会分层、价值观念等系统性变革。
  4. 社会指标体系
    通过量化指标综合反映社会发展状况的测量工具,用于评估社会进步程度和制定社会政策。
  5. 剩余性社会福利
    基于”补缺型”福利观,仅当家庭/市场机制失效时由政府提供临时性、选择性救助的福利制度。
  6. 正常行为
    符合特定社会文化规范、适应环境要求且不造成社会功能损害的行为模式。

二、简答题

  1. 符号互动论要点
    • 核心:通过语言、手势等符号进行社会互动
    • 布鲁默三大命题:意义建构、互动解释、行为调整
    • 强调主观解释对行为的影响
  2. 米德角色扮演理论
    • “主我”(本能反应)与”客我”(社会规范)的辩证关系
    • 社会化三阶段:模仿→游戏→群体游戏
    • 重要他人/概化他人的概念
  3. 社会工作实习目标
    • 整合理论与实务技能
    • 培养专业价值观与伦理意识
    • 建立职业认同感
    • 发展反思性实践能力
  4. 专业伦理责任
    • 对服务对象:保密、自决、利益优先
    • 对同事:团队合作、尊重
    • 对机构:遵守规范
    • 对社会:促进公平正义

三、论述题

  1. 心理分析理论及应用
    理论框架

    • 人格结构理论(本我/自我/超我)
    • 防御机制理论
    • 早期经验决定论
      实践应用
    • 通过自由联想等技术处理潜意识冲突
    • 重视童年创伤的影响
    • 适用于人格障碍治疗
    • 需注意泛病理化倾向
  2. 社会福利功能
    • 保障功能:满足基本生存需求
    • 发展功能:提升人力资本
    • 整合功能:促进社会凝聚
    • 调节功能:缩小阶层差距
    • 政治功能:维护政权合法性
  3. 中国中产阶级分析
    积极作用

    • 消费升级推动经济增长
    • 民主法治意识促进政治文明
    • 文化资本积累提升社会素质
      现存问题
    • 规模占比仍较小(约30%)
    • 阶层认同模糊
    • 房贷等经济压力导致脆弱性
    • 政治参与渠道待完善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来源于网络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