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解释

  1. 双重关系
    双重关系是指社会工作者与案主之间除了专业关系外,还存在其他关系(如朋友、亲属、商业伙伴等)。这种关系可能导致利益冲突,影响专业判断和服务质量。
  2. 污名化
    污名化是指社会对某些个体或群体贴上负面标签,导致他们被歧视、排斥或边缘化。污名化通常基于种族、性别、疾病、身份等因素。
  3. 价值中立
    价值中立是指社会工作者在服务过程中保持客观和中立,不将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案主,尊重案主的自主性和选择。
  4. 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是一种将研究与行动结合的方法,旨在通过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研究者与参与者合作,通过反思和行动改进实践。
  5. 循证社会工作
    循证社会工作是指基于科学研究证据和实践经验,制定和实施社会工作干预措施,以提高服务效果和专业水平。
  6. 社会排斥
    社会排斥是指某些个体或群体被排除在社会主流活动之外,无法享受基本权利和资源。社会排斥通常与经济贫困、文化差异、身份歧视等因素相关。
  7. 机械团结
    机械团结是涂尔干提出的概念,指传统社会中基于相似性和共同价值观形成的社会凝聚力。在这种社会中,个体之间的差异较小,社会秩序依赖于集体意识。

二、简答题

  1. 优势视角
    优势视角强调关注案主的优势和资源,而非问题和缺陷。社会工作者通过发掘案主的潜能和 resilience(抗逆力),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实现自我发展。
  2. 灵性视角对社会工作实践的启发
    灵性视角关注个体的精神需求和意义追求,认为灵性是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工作实践的启发包括:

    • 尊重案主的信仰和价值观;
    • 帮助案主在困境中找到意义和希望;
    • 通过灵性支持提升案主的心理健康。
  3. 结构视角
    结构视角强调社会结构对个人问题的影响,认为社会不平等和压迫是问题的根源。社会工作者应关注社会正义,通过政策倡导和社区行动推动结构性变革。
  4. 知情情况下授权
    知情情况下授权是指社会工作者在提供服务时,确保案主充分了解服务的性质、目的、风险和权利,并在自愿的基础上做出决定。这是尊重案主自主性和知情权的重要原则。

三、论述题

  1. 叙事疗法中知识、权力、语言三者关系及运用
    关系

    • 知识与权力:叙事疗法认为知识是社会建构的,权力关系决定了哪些知识被认可和传播。案主的问题往往是被主流话语所定义的,而这些话语可能反映了不平等的权力关系。
    • 语言与权力:语言是权力运作的工具,通过语言,权力关系得以维持和再现。叙事疗法通过解构主流话语,帮助案主重新定义自己的故事。
    • 知识与语言:语言是知识的载体,叙事疗法通过语言重构案主的经验,帮助他们发现新的意义和可能性。

    运用

    • 解构问题:通过对话,帮助案主识别和挑战主流话语对他们问题的定义。
    • 重构故事:鼓励案主用自己的语言重新讲述自己的故事,发现被忽视的优势和资源。
    • 赋权:通过重新定义故事,帮助案主摆脱被动的受害者角色,成为自己生活的主导者。
  2. 哪些社会工作理论可以运用在政策设计中,详细说明
    • 生态系统理论
      • 应用:政策设计应考虑个体与环境的互动关系,关注不同层次系统(微观、中观、宏观)的影响。
      • 示例:在设计儿童福利政策时,不仅要关注家庭环境,还要考虑学校、社区和政策环境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 社会正义理论
      • 应用:政策设计应致力于消除社会不平等,促进资源公平分配。
      • 示例:制定反贫困政策时,应关注弱势群体的需求,确保他们获得平等的教育、医疗和就业机会。
    • 优势视角
      • 应用:政策设计应关注社区和个体的优势,而非仅仅聚焦于问题和缺陷。
      • 示例:在社区发展政策中,鼓励居民参与决策,利用社区资源解决本地问题。
    • 结构视角
      • 应用:政策设计应关注社会结构对个人问题的影响,推动结构性变革。
      • 示例:在就业政策中,通过立法和监管消除性别和种族歧视,促进职场平等。
    • 循证实践
      • 应用:政策设计应基于科学研究和实践经验,确保政策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 示例:在制定心理健康政策时,参考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成功案例,设计有效的干预措施。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来源于网络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